随着储能行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安全问题重要性日益凸显。
“以电化学储能为代表的新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安全问题。近年来,国际和国内发生的储能电站安全事故达到80余起,引起全球广泛关注。”国家消防救援局科技处(东区)处长张全灵在8月25日表示。
储能安全新国标已于7月1日开始实施,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的相关要求,储能消防等行业预计将迎来发展机遇。
储能进入发展快车道,安全问题重要性凸显
截至2022年底,我国500kWh以上的储能电站772座,运行中472座,公开报道火灾3起,储能电站每年发生事故的概率在千分之六,火灾事故发生率还处在一个比较高的范围。
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副所长鲁志宝同样提到,近年来不同形式的储能均发生了安全事故,储能安全技术研发需求最迫切。
山东省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处副处长王磊表示,近年来,山东省储能发展实现新突破。目前,在运储能规模达到623万千瓦,其中,新型储能项目82个,总规模283万千瓦,暂居全国第一位。随着储能规模的快速增长,各种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储能项目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的压力也持续增大。特别是电化学储能电站,已连续多年列为我省能源行业安全生产大检查年度重点。
储能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背景是储能行业已进入爆发式发展期。截至2023年6月底,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突破20GW,上半年新增投运装机8.0GW,超过去年全年水平。
“储能站火灾消防救援难度大,安全问题一直是制约万亿级储能站规模化发展的痛点问题。”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研究员李晋表示,现有国内外标准均只是给出了储能安全的准入门槛,也就是最基本的要求,尚未进一步针对储能单体、模组、簇、系统进行安全等级评价。另一方面,不同储能应用场景对安全的需求并不完全一致,需要从底层逻辑去思考,推荐什么安全等级的储能去应用更合适。他强调,发展储能安全等级评价技术,已经刻不容缓。
国家标准《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规程》已于今年7月1日起实施。这一储能安全新国标适用于锂离子电池、铅酸(炭)电池、液流电池、水电解制氢/燃料电池储能电站。该标准规定了电化学储能电站储能电池、BMS、PCS、监控、消防、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预制舱等各类设备的安全技术要求、运行、维护、检修、试验等方面的安全要求。
储能安全技术研发进展几何?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安全中心副主任何鹏林就储能电池安全监管趋势介绍,储能电池主要是2B模式(针对企业),未来储能电池采用CCC(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认证管理的可能性不大,但一定会随着标准的完善而加大监管力度。
目前储能安全技术研发进展几何?
据张全灵介绍,国家消防救援局高度重视储能安全技术研究,“十三五”以来依托局科技计划平台,部署开展了储能电站火灾防控、应急处置等10余个局重点攻关和应用创新等项目研究,并协调科技部,将相关重大科技需求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目前已在储能电站消防安全设计、火灾监测预警、灭火技战术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成果,为新能源安全发展,尤其是储能安全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鲁志宝表示,天津消防研究所自2008年起开展锂离子电池火灾防控技术研究,目前正在开展国内唯一集电池消防科研、标准、检测、认证于一体的全链条平台建设。
“相信大规模储能的安全性将不会成为产业发展的隐患。”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泓提出,下一代锂离子电池研发将出现液态、混合固液、全固态并存局面,逐步开发过程中会提高电芯安全性以及系统层级安全性,包括消防解决方案。
孙金华指出,目前更高安全的储能电池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单体电池热失控的概率下降到10-8 ~10-9,已经对电池有一定的安全保障;电池故障隐患极早期预测预警技术也在实验室阶段取得比较良好的成果,但是未来大规模的产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厦门科华数能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陈四雄在报告中提出,储能安全并非绝对的0事故,核心目标在于事故发生概率降低到一定数值,其次由事故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在可控范围内。储能系统安全是多维度的,涉及电池系统安全设计、电气系统安全设计、储能场站安全设计、消防安全措施设计。陈四雄建议,应该采用储能安全保险的方式,推动行业成本平摊,降低单个厂家或业主的储能系统建设风险。
原标题:储能迎来发展大年,新国标实施背景下安全风险如何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