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大家的关注点还在动力电池,今年,储能电池就成为市场视野的“c位”。
上半年,我国储能电池累计销量达31.5GWh,其中磷酸铁锂电池累计销量31.2GWh;我国储能电池累计出口达6.3GWh,其中磷酸铁锂电池累计出口6.3GWh。
2023年上半年储能电池出货量前十名中,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等均属于动力电池阵营,储能销售已成为动力电池厂增长的重要支柱。
但隐藏在高销售量和高出口量的背后,是储能电池产能过剩的现状。根据GGII的数据,当前国内储能电池产能已超200GWh,整体产能利用率从2022年的87%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不足50%。
众所周知,储能市场一直是动力电池过剩产能的一个重要去处。但放眼现在,储能电池市场已迅速从产能紧缺切换到了产能过剩,竞争环境并不亚于动力电池。
产能下滑的问题已经摆在每一个从业者面前,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曾预言:“预计最晚2024年全产业链都将出现产能过剩,唯一不会出现过剩的是质量上乘、成本低的电池产品。”
不久之前,我们刚刚报道储能系统报价跌入1元/Wh时代的消息,才两个月的时间,储能电池厂商楚能新能源董事长代德明就宣布:“储能锂电池市场正式进入0.5元/Wh时代。”
对于储能来说,行业还没有感受到蓝海的补益,红海的残酷考验就已经摆在了这个“新生儿”的面前。整个行业都应该更加谨慎地面对生存与发展之间的平衡。
有不少从业人员指出,盲目追求低价带来的短期业绩会造成很多无序竞争,低价下的安全问题又要如何保证?但一些积极入场的储能企业表示:“当务之急是尽快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行业格局稳定后才是追求利润的时机”。
纵观光伏、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价格战最后的结果无非市场洗牌,多数企业倒闭,少数企业重新组局出发。储能难道一定要走这样的老路?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市场和利润的鱼与熊掌一起兼得?
希望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快和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储能在大规模发展的同时,积极与新型电力系统融合,在源网荷储等各种场景下使用,项目建设时充分考虑经济性,通过技术进步推动成本下降,同时进一步创新商业模式,扩大盈利空间。
原标题:储能系统报价低至0.5元/Wh,低价博弈能否熬过市场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