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发电如今应用非常普遍。致敬美好生活创造者守护者,由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联合江苏省总工会推出的特别策划——《了不起的劳动者》,一起来认识光伏板下努力追光的人——张雷,来看看他和同事们是怎么生产出高转换率的光伏组件的。
2023年3月2日,晶澳(扬州)新能源有限公司的光伏生产车间内,张雷和同事们紧张地盯着一块刚从流水线生产出来的光伏组件。经过各项数据检测后,他们欢呼雀跃,高功率182Pro光伏组件终于量产成功,这也是行业内首条能够高速量产该型产品的焊接组件生产线。
晶澳(扬州)新能源有限公司高级经理张雷告诉记者,常规组件产品中间的片与片之间有间距,会影响整个发电量。经过产品开发,我们推出了无间距的组件产品。
张雷和同事们此次推出的新产品,可以让每块光伏组件每小时多转换5-10瓦的电量。张雷跟记者算了一笔账:别看5-10瓦是很小的一个数量,每天整个基地生产量增加的瓦数相当于26万瓦。这个数相当于25万只日常家用日光灯的一天耗电量。
晶澳(扬州)新能源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光伏组件制造商之一,累计光伏电池组件出货量达1400亿瓦。2022年底,晶澳公司研发出高功率182Pro组件可行性技术,但要让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并实现大批量生产却并不容易。他们遇到最大的技术难题,就是新产品碎片率太高,产品的良率还不到80%。
张雷告诉记者,有一天在家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正好小孩也在家里玩玩具。鲨鱼玩具的嘴一张一合,张雷突然也感觉到有点灵感,后来就把想法带到团队里进行探讨。
最初机器中的塞膜动作是将电池片平行错位,如果将电池片像鲨鱼嘴一样张开一个角度,是不是就可以避开操作中的很多问题?张雷带领攻关小组联合设备厂家开展定制化设计,并反复试验不同开口角度对重叠精度的影响,最终将产品良率提高到99%以上,打通了新产品量产最艰难的环节。
新产品成功上线,历经各种磨砺,亦如张雷的成长。2008年,张雷大学毕业后加入扬州晶澳公司,从印刷车间的操作工做起。张雷回忆道,当时每天维护一个类型的机台,因为要用酒精擦密封圈,所以整个手基本上每天都要脱一层皮。
白天跟着师傅学技术,晚上就捧起专业书籍,自学软件操作,张雷很快就成长为公司基层员工标兵,并负责车间管理。2018年,公司成立创新工厂,张雷勇挑重担试点改革,并梳理了职能模块,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2021年,公司成立“张雷劳模创新工作室”,他毫无保留地把技术与管理经验传授给团队成员,培养出10多名团队骨干。
张雷坦言,在工作当中也需要秉持一份匠人的精神,不断地钻研下去;接下来他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光伏事业的发展当中,做出更多更好的光伏产品。
原标题:张雷:光伏板上不懈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