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资本集体入局,长期全球储能发展格局如何?
伴随全球能源格局不断变化,储能行业进入发展快车道,产业玩家如电芯、集成商、光伏风电甚至是美的、格力等跨界玩家等纷纷涌入,资本市场方面,近一年储能行业融资事件达到108起,亿元级别的融资案例屡屡出现,储能行业融资数量及规模大幅增加,成为继光伏、电动汽车后备受投资市场看好的新能源赛道。短期来看,政策补贴仍是储能市场当前发展的核心因素,但伴随政策退坡,储能行业发展又会如何?
笔者认为不论是短期政策支持或是未来政策退坡,中美英将持续零跑全球大储市场,欧洲以德国为首将零跑户储市场,主要原因在于:
①中国:“十四五”期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000万千瓦以上,至此,全国多地出台新能源强制配储政策,截至目前统计已达60,000万千瓦,同时提出新能源配储比例为10%-20%,2小时以上储能需求成为刚需,核心推动发电侧市场发展。
短期看,中国的政策关注重点在于发电侧,但长期在政策退坡情况下,笔者认为发电侧及电网侧在中国均具备较强的发展潜力:
一是中国海岸线长,西部、北部的光伏及陆上风电资源较多,独特地理优势助推中国能源转型,但由于新能源发电与消纳区域存在地理分布不均问题,导致弃风及弃光率较高,需借助储能系统进行能源存储并解决并网问题。
二是地区发电及传输能力不均衡,使用储能代替输电网络改扩建降低电网投资将成为驱动电网侧未来发展因素。
②美国:区域电网独立及电力设备老化是推动美国发展大储的核心驱动因素。
一是美国储能主要由三大电网集团组成:东部联合电网、西部联合电网和德克萨斯电网,三大电网相对独立,且因特高压技术尚未得到广泛应用,距离太远,损耗过高,电网不愿意进行州际输电,需借助储能进行大规模跨区域调度;
二是美国电网布局时间长,电力设备老化,极端天气下极容易出现停电情况,从需求角度美国应有长期发展储能的根本诉求。
当前美国市场核心由政策驱动,从美国州层面,9个州出台储能装机目标:
此外,联邦层面:
IRA法案及ITC免税补贴政策刺激光伏配储、独立储能及户储全面开花:
2022年美国通过IRA法案,提出除光伏配储外,独立大储及户储均可享受税收抵免,并将基础税收抵免提升至30%,补贴时间延长至2033年;
2033年5月,美国发布IRA计算细则,提出对储能项目补贴有ITC和PTC两类,其中独立储能适用于ITC,细则中提出储能项目投运首年可一次性获得30%的投资抵免,若项目满足奖励核算细则要求,则可获得额外的10%投资抵免,抵免金额比例提升到40%;
各州层面:
以加州为首的近17个州出台明确的储能补贴制度,例如:加州提出SGIP政策强势推动其成为美国储能市场的核心爆发区域。
③欧盟:能源短缺、能源安全问题将长期持续提升风光电需求,进一步推动储能市场发展。
短期内欧盟储能发展主要由政策驱动:RE Power EU及“减碳55”(Fit for 55)提出2030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45%的目标及100亿欧元的资金支持计划,同步欧洲储能协会(EASE)路线图发布,确定可再生能源装机量目标,2030年187GWH,2050年600GWH;
长期看欧洲存在储能刚需:
当前欧洲能源体系依赖水电,天然气及煤,其中天然气、煤大多依赖进口外购,自2021年俄罗斯首次限制欧洲天然气流量后推动欧洲市场整体电价持续提升,供需关系的不确定将是欧洲整体市场的电价(工业用电及居民用电)处于不确定性中,此外,煤电推出是能源转型背景的必然趋势,新能源发电及储能需求持续提升。
从区域层面看,英国作为岛屿国家,电力供应存在局限,煤电推出需使用新能源补充电力供应来源,具备发展大储的强烈动力;以德国为首等欧洲国家则更多基于能源危机带来的电力价格变化对工商业及户储影响,率先发展。
长期来看,笔者认为即使政策补贴退坡,在日益严峻的全球能源危机及“碳中和”长期目标下,各国基于储能需求刚需及国家战略能源安全,能源转型等因素,均存在发展储能的持续推动力,此外,各国持续推进电力市场改革,不断完善商业模式为投资及经营主体提供投资回报来源,将持续推动全球储能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原标题:政策退坡?资本退水?全球储能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