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 正文
 
全钒液流电池,为何能逆袭成储能新贵?
日期:2023-09-07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sy_huamengqi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作为一种与新能源储能设施十分契合的技术路径,在政策驱动下,全钒液流电池发展前景广阔。众所周知,能源转型是我国乃至世界的长期发展趋势,风电、光伏发电具备不稳定的特性,储能作为重要调峰手段必不可少。特别是随着风电光伏装机容量的提升,对各省市消钠能力提出更高的挑战,风电光伏装机容量越多,储能需求也随之扩大。

而全钒液流电池的市场空间主要来自于储能需求的增长以及自身渗透率的提升。机构预计随着技术进步以及规模化生产带来的成本降低,全钒液流电池市场空间将逐步打开,到2025年,全球全钒液流电池的市场空间将成长至20-25亿美元这一级别。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液流电池的关注度明显提升,其中既有液流电池储能项目签约的消息,也有相关项目融资的落地,GWh以上的液流电池产线、储能项目纷纷涌现。2023年1-5月,仅是液流电池细分赛道的融资总额就超过20亿元,比去年整个长时储能阵营拿到的融资都要多。

液流电池为储能“量身打造”,性能稳定,安全性高

液流电池是一种活性物质存在于液态电解质中的电池技术,电解液在电堆外部,在循环泵的推动下流经电堆,实现化学能与电能的转换。国际上液流电池主要有全钒液流电池、锌溴电池、铁铬电池、多硫化钠溴电池4种技术路线。相比其他电化学储能技术,液流电池具有本征安全性和超长循环寿命,特别适用于大规模储能电站。

其中全钒液流电池目前产业链建设和技术成熟度相对较高。与锂电在储能应用中的逻辑不同,液流电池主要是由于其可扩展性,可突破锂离子电池在电力系统中在储能时长方面的限制,用于长时储能,因此在电力系统中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自2001年后,全钒液流电池开始真正走向商业化初期,前期主要以美国和日本企业为代表。优于锂电池的安全性、便于大规模建设的技术特性以及政策支持是当前全钒液流电池成长的主要驱动力。

多重合力下,全钒液流电池前景较为明朗,商业化初期相对较高的成本预计也将随着项目增多,规模化生产以及技术突破得到缓解。液流电池具有寿命长、安全性好、输出功率大、储能容量大且易于扩展等特点,长期来看是储能最优的解决方案。

储能需求增长可观,市场空间逐步打开

全钒液流电池的市场空间主要来自于储能需求的增长以及自身渗透率的提升。随着技术进步以及规模化生产带来的成本降低,全钒液流电池市场空间将逐步打开。至2025年,全球全钒液流电池的市场空间将成长至20-25亿美元这一级别。

此外,我国风电光伏建设进度相较于海外国家更快,对于储能的需求也就更为迫切。有机构认为,在储能需求增长和液流电池渗透率提升双重效应下,预计2025年中国全钒液流电池市场规模将达到80亿人民币左右,复合增长率约60%。

总的来说,目前上游钒制品需求增长可观,中游制造商未来可期。全钒液流电池产业链简单分为上游原材料、中游制造和下游应用三个部分。下游应用可选择技术路径较多,且当前电化学储能主力仍为锂离子电池,全钒液流电池的增长目前对下游影响较小。

产业变化主要集中在上游和中游。对于现有上市企业,全钒液流电池的应用首先利好上游原材料提供商。矿业生产投资周期长,扩产难度大。全钒液流电池带来的需求增量一旦改变供需格局,将刺激钒制品价格上行,提升上游原材料生产企业业绩。

对于行业中游制造企业,当前全钒液流电池总体规模较小,短期内带来的增量业绩影响较小。但随着技术成熟和储能需求不断扩张,全钒液流电池有望成为中游制造企业亮眼的新增业务。

液流电池迎来元年,喷薄可期

如果到2025年,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并网比例占到电力系统的50%-80%,仅仅是2小时的锂电储能很难达到平衡,这时就需要储能时长超过10小时,来保障电力系统的长期稳定。未来的新型电力系统中,既要有短时储能,也要有灵活配置的长时储能,满足电力系统不同场景下的需求。

全钒液流电池的调峰能力更强,能显著降低电网运行成本,适用于电源侧、电网侧、工商业、用户侧等多个场景。

2022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发布的《“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要积极开展新型储能关键技术研发,探索压缩空气、液流电池等不同技术路径和发展模式。在国家和地方各类政策引导支持下,新型储能系统已由探索阶段向快速商业化迈进。截至2022年底,我国新型储能系统累计装机规模达到870万千瓦,其中锂离子电池储能占94.5%、压缩空气储能占2.0%、液流电池储能占1.6%、铅酸(炭)电池储能占1.7%、其他技术路线占0.2%。

根据国信证券的数据,预计2023年全球液流电池进入规模化发展元年,2023年全球新增装机有望达到1.7GWh,2026年约为19.6GWh,2023-2026年均复合增速为125%。如果按照3元/Wh的初始投资成本计算,2026年市场空间达到588亿元。

随着钒液流电池商业化、产业化推进,国内已经形成了电池、电堆的研发和生产供应链,融科储能、北京普能、上海电气、星辰新能等,2023年均开始向GWh规模迈进。电解液领域的大连博融新材料、钒钛股份、河钢股份、安宁股份、中核钛白等也实现稳定供应。电堆核心部件的离子交换膜,国内企业均在加速布局和产品研发。

在储能大赛道中,全钒液流电池已经具备了“起飞”的条件,喷薄可期。

原标题:全钒液流电池,为何能逆袭成储能新贵?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能源加加林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