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以来光伏组件市场似乎“一反常态”,对比上游各环节需求、价格的持续向好,组件库存不仅持续累积,其价格也是频频走跌,不少组件企业表示“压力山大”。
史真伟告诉记者,当前,多晶硅库存处于相对低位,但随着产能进一步释放,预计9月开始到年底将再次出现降价行情,有望击穿上半年最低价。同时,在竞争加剧的市场环境下,光伏一体化组件企业更具竞争力,二、三线组件企业目前正在承受亏损的压力。
组件厂成绩优异?
2023年上半年,光伏组件企业成绩单有多亮眼?摆脱天价硅料后,头部组件企业利润翻倍增长,隆基、晶澳、晶科、天合、阿特斯上半年净利润均在20亿元以上,隆基净利润更是冲刺百亿,组件企业业绩在光伏上市中名列前茅。
2023年上半年,Infolink排名统计中,TOP10组件出货量约159-160GW,对比去年TOP10厂家增长57%,晶科组件出货量对比去年同期增幅近乎70%,组件企业出货平均达标率约70-80%。
而以上种种成绩,均在不断下降的组件价格中取得。2023年硅料价格下降以来,组件从1.8元/W降到现今1.2元/W,仅仅花费半年。
卷的不只是产能
光伏头部企业中,大多为组件一体化企业,并围绕组件产能进行一系列产业链上游产能扩张,没有组件产能的头部企业,中环、通威、爱旭陆续向下游进军。
据统计,2023年头部组件厂商的产能已经超过600GW,算上大大小小其它企业,乐观预期2023年全球组件产能将超过700GW,而全球组件需求不过约450GW,产能将出现极大过剩。
组件扩产周期短,战略地位优,无数厂家想要进来分一杯羹。一方面,不断扩张的产能造成过剩,影响市场供需,使组件大多时候为买方市场,无法掌控话语权;另一方面,较大的竞争压力及降本压力下,企业不得不压低价格,以占领市场,从而实现更好的品牌优势。
在这个过程中,保证利润的前提下,卷走的是低效产能,是一些二三线厂商。
第二梯队厮杀激烈
实际上,相比稳居第一梯队的企业,第二梯队的组件企业竞争十分激烈。
根据Infolink Consulting的上述排名信息,阿特斯、正泰新能、通威股份、东方日升、一道新能、First Solar位居第二梯队,之后为锦州阳光、尚德、韩华Q Cells、东磁、英利等。
其中,通威股份和一道新能的组件业务表现凶猛。自2022年8月通威股份发力组件,搅动着全球光伏组件市场的排名出现较大变动。通威股份不仅很快跻身全球组件出货量前十,还逐渐靠近前五的位置。而一道新能作为后起之秀频频中标央企国企集采项目,甚至从第一梯队虎口夺食,也进入了全球光伏组件前十。Infolink Consulting认为,今年下半年组件产能仍在增长,在过剩产能之下,第二梯队竞争将更加激烈。
组件环节的价格战厮杀便是表现之一。
史真伟此前发文指出,自7月开始,组件企业内部竞争便呈现加剧态势,7月多家二三线企业主动下调价格以谋求更多市场订单,7月底8月初,头部企业开始下场竞争,某头部企业率先将价格打至1.2元/瓦之下,引发市场关注。
记者还注意到,临近8月,即使上游环节出现价格反弹行情,组件价格则走势分化,价格继续保持低位。
Infolink Consulting在8月24日发布的价格数据显示,光伏组件平均价格僵持在每瓦1.21元~1.25元之间水平。其中观察集中式项目价格平均约在每瓦1.23元~1.25元,低点部分已有低于每瓦1.2元的交付。
“在激烈的价格战角逐中,组件企业都在承受成本压力,二、三线企业的报价已经出现倒挂,面临亏损。相对而言,一体化组件企业则更具成本优势。”史真伟向记者表示。
如何打破目前局面
目前各环节虽保持较高排产,但市场有一定“泡沫”因素,各环节在情绪影响下虽交易”热火朝天“,但实则相当一部分生产库存转化为了下游的原料库存。
而想要打破目前局面存在两个诱发因素:
第一,组件在高库存、高成本局面下回归现实或市场淘汰一部分尾部企业。
组件开工率出现下滑,对上游电池片需求显著减弱且逐级向上传导,各环节按照实际终端需求进行排产,进而引发上游累库,价格走跌,同时终端年度需求出现小爆发,此消彼长下组件利润或将得到修复。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已有尾部组件企业出现停工现象,个别二线企业甚至也停止了对电池片的外采,虽占比甚小且不足以对当下供需关系产生趋势性改变,但SMM认为已初露”征兆“。
第二,组件继续维持现有竞争局面,但由于多晶硅近期将有大批项目投产,随着后续多晶硅新玩家进场,多晶硅供应再度过剩,进而引发累库降价,下游观望心态渐起,自上而下需求出现修正,价格回归正常。
总而言之,后市组件价格上涨可能性不大,但随着上游的价格回归理性,其利润有望得到一定修复。
原标题:组件价格频频走跌,光伏二三线企业“肉搏血战”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