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进入大规模落地的工商业储能,已经提前爆发“肉搏战”,战火从储能电芯烧到了场景端。未来三年是储能行业的“生死卡位赛”。
作为一个有着潜在万亿级市场空间的新兴赛道,储能市场仍在快速成长当中,且具有巨大的成长潜力——今年上半年国内新型储能(主要是以锂电池为代表的电化学储能)的新增装机量接近过去10年装机量的总和。四面八方的新玩家不断涌入,老玩家们的产能还在不断扩张。在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市场洗牌的风险也在酝酿。
当下仍有不少新玩家正在快马加鞭布局储能电池市场,它们对于储能市场的信心多过于对产能过剩的担忧,仍忙着扩张产能和招聘员工,甚至不惜重金从竞对企业那里“挖角”人才。
“储能市场正处在投入期,现在还不是追求利润的时候。”新能源的下半场是储能,未来行业格局稳定后利润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当务之急是尽快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目前,在广东的深圳、浙江等地区,可部署储能的产业园区、工厂、充换电站等工商业场景,正被疯狂抢滩。为了降低业主的投资门槛,提高投建储能的意愿,合作的模式包括能源托管、合同能源管理、融资租赁等多种形式,大有当年房地产开发热潮的味道。
“跑马圈地”的现象已经很明显,残酷竞争下,储能项目分账的比例从过去的9:1提高到了8:2,甚至一些优质、稀缺项目抬高到了7:3。
虽然电源侧、电网侧储能拿走了95%的份额,工商业储能单个项目体量较小,但好在后者市场化主体参与的机会更多一些,不像“大储”项目基本上是央企、国企的地盘。越来越多的能源运营商的推波助澜,推动工商业储能渗透率快速提升。
喧嚣之下,整个行业关注的重点也在发生变化,从初期的低价“肉搏”向全生命周期的运营能力和价值挖掘转向。
浙江、广东领衔,占据半壁江山
2023年全球工商业储能新增装机量将达到1.5GW,2025年,全球工商业储能累计装机可达到11.5GW。预计到2025年,全球工商业储能累计市场规模在190亿元-240亿元之间。美国和中国的装机量占比预计将超过全球的50%。
工商业储能市场,全球看中国、美国、德国、日本,四个国家占了全球装机总量的79%,而垂直到中国市场,华东、华南则是市场集中的两个重镇。
这股热潮,从今年上半年浙江备案工商业储能项目数量上的激增可窥见一斑。6-8月,浙江全省共备案项目超过300个,总装机功率302.3MW,装机容量844.7MWh,初始投资规模达13亿元。据不完全统计,仅仅是8月份,浙江省储能相关备案项目多达126个,用户侧储能项目108个,占比86%,总规模超115.4MW/438.6MWh。
硬件同质化,未来更比拼运营能力
与电网侧配储的强制性政策相比,工商业储能对业务模式、运营策略和盈利能力更加看重,毕竟投入的是真金白银,要能看到“钱途”。这意味着工商业储能领域“跑马圈地”的玩法没有可持续性,很快就会进入比拼运营能力的阶段。看似“谁都能干”,其实准入门槛极高。
成本持续降低,经济性会越来越好
工商业储能成本下降空间还很大。一是随着各地上马储能电芯产能,主流的单体280Ah储能锂电池的价格已经打到0.5元/Wh的新低,比去年最高时降幅高达40%,随着产能持续释放,价格还会持续下滑;二是储能单体大容量电芯进入市场,包括314Ah、315Ah、320Ah,甚至560Ah、580Ah的超大容量电芯的出现,因为容量更大,串并联数量少,体积能量密度更高,配套的零部件数量减少,BMS管理难度降低,进一步降低了投资成本;三是磷酸铁锂的技术进步,循环次数增加,回收利用技术带来残值上升,同样会降低储能的度电成本。
这些积极因素都会增强工商业储能项目的经济性,并带来更大规模的投资。
谁能穿越周期,渡过无序竞争的时刻,谁就能笑到最后!
原标题:工商业储能最艰难的时刻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