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储能堪称最热门的赛道。
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我国新投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约863万千瓦/1772万千瓦时,相当于此前历年累计装机规模总和。
在国内如火如荼,在国外也有了提速的迹象。
近期,不少产业巨头频频签下海外储能大单,全球储能市场呈现火热态势,带动中国电池企业海外储能订单大增。值得注意的是,海外系统集成商与中国电池企业签订一系列大单,背后是全球储能电池市场格局和产品方向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美国储能系统集成商Fluence与远景动力签署储能电池采购协议,继今年5月宣布签订供货协议后,再度深化合作;
蜂巢能源储能业务在欧洲连续获得多家企业业务定点,涵盖工商业储能、便携电源等多个领域,总量超20GWh;
瑞浦兰钧与可再生能源公司VENA ENERGY达成8GWh大型储能项目独家供货协议,此前其还先后与美国储能技术开发商Energy Vault、Powin等海外储能大客户达成战略合作。
一个比较明显的现象是,今年以来,全球主要储能市场的大部分储能电池订单都花落中国企业。中国的储能电芯,已成为全球电化学储能市场的装机主力。
一、储能热潮涌动,全球市场崭露头角
2023年上半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大幅攀升,达到了约863万千瓦/1772万千瓦时,堪比历年总和。国内储能市场如火如荼。
将目光投向国外,能看到类似的激情。
在2023年8月,整整有5家中国储能企业成功拿下了海外订单,创下了今年以来的新高,其中蜂巢能源的储能业务在欧洲拔得头筹,业务订单横跨工商业储能和便携电源等多个领域,总量更是超过了20GWh。
这一现象背后,有着双重原因,那便是海外需求暴涨,储能市场刚需显现。
二、海外需求大,出口利润高
2023年8月,一共有5家储能企业拿下海外订单,创了年内的新高,其中蜂巢能源的储能业务在欧洲连续获得多家企业的业务定单,涵盖工商业储能、便携电源等多个领域,总量超20GWh。
之所以如此,原因有二。
一方面,海外需求大。
由于种种缘由,中国的大电网打法,在海外并非主流,在不发达地区、岛国地区等微电网才是标配,因而储能可谓刚需。
事实上,即使在发达地区,储能也大有用武之地。
譬如,欧洲屡次出现负电价,2023年以来荷兰、挪威、芬兰、德国、比利时等欧洲发达国家均出现过电价为负数的情况。
再譬如,东南亚多个地区因为高温天气出现了停电或限电,影响了工业园区的正常运行,涉及多家跨国企业。
究其原因,风电、光电、水电等新能源激增,令电力供应结构出现灵活度欠佳,造成部分时段的电力供给大于,可电力生产又不能立即停止,因而不得不低电价或者负电价售出。
如若有了储能则不一样,通过调峰与调频确保电力稳定。
不难看出,海外的储能市场广阔。
据欧洲储能协会测算,至2030年需部署200GW左右的储能,即每年新增14GW;至2050年需部署600GW储能,即2030年后每年新增20GW。
另外一方面,海外利润高。
据CNESA的数据显示,中国、欧洲和美国是储能的三大主力市场,中国市场占比为1/3,海外市场占比为2/3。
无论是欧洲或是美国,并非储能的主产地,大部分电芯需要进口,再叠加高额补贴,因而出口的利润更为丰厚。
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我国储能电池累计出口达6.3GWh,呈现良好的势态。
三、储能赛道:中国储能企业的胜利法宝
根据CNESA的数据,中国、欧洲和美国是储能电池的三大主力市场,其中,中国市场占比约为1/3,海外市场占比达到2/3。中国储能企业出口的储能电池在2023年上半年已经达到了6.3GWh,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
在储能市场中,磷酸铁锂电池成为了中国储能企业的旗舰产品。这种电池具备高安全性、经济性和长循环寿命等特点,相对于传统的三元锂电池更具优势。
如今,中国的储能企业已经主导了磷酸铁锂电池市场,成为了全球储能领域无可争议的领袖。根据SNE Research的数据,2022年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位列全球储能电池市场前三。
不过,储能企业也并非一帆风顺。不同国家的文化、法律、电网标准和消费习惯各不相同,储能企业需要提供个性化、本地化产品,构建稳定的分销合作关系、深度绑定海外渠道、进行海外认证等也是必要的步骤。
综合来看,储能市场无疑是一个充满潜力的赛道,中国储能企业在海外市场上有着显著的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种种挑战。成功的关键在于如何平衡机会与风险,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同时积极应对各种挑战。
原标题:产业巨头频频签下海外储能大单!储能出海市场为何如此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