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草根到钴业大王,30年创业,陈雪华逆袭为一代风云浙商。但当前,他的千亿钴业帝国正面临严峻挑战。
2023年上半年,华友钴业(603799.SH)业绩时隔三年再度下降,公司设定的2023年扣非净利盈利60亿元目标,面临较大挑战。与此同时,公司偿债压力增大。截至2023年6月末,华友钴业有息负债约420亿元,而货币资金只有154亿元。公司业绩、债务双双陷入困境。
备受关注的是,尽管陈雪华及华友钴业已经采取了积极措施,但公司股价仍在下跌。近两年,华友钴业股价累跌近70%,市值蒸发了约1200亿元。
投资、扩产,华友钴业还在大举动作,市场充满变数,陈雪华该如何破局?
非洲“开疆辟土”成“钴王”
陈雪华的发家秘籍中,既有浙商“坚持”的韧性基因,也有“走投无路”的机缘,以及对行业大势的精准判断。
尽管出生于富庶之地浙江嘉兴,但陈雪华跟很多草根一样,早年与苦难相伴。因为贫困,勉强初中毕业,他被迫放弃学业,一门心思赚钱补贴家用。桐乡盛产羊毛衫,他没有本钱养羊,就养长毛兔、鸡鸭,甚至养水貂,这些,都没让他挣到多少钱。最后,在种豆芽这一看似简单,但坚持下来并不容易的小生意上,陈雪华有了收获,他坚持了整整10年,成了当地有名的“豆芽大王”。这一经历也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要么不做,要么就做最好的”。
期间,在1981年,19岁的陈雪华进入村办厂永丰化工厂,边做豆芽生意边上班。在工厂,陈雪华从化验员做起,到采购员、销售员等,一步步干到了经营副厂长。
1993年,是陈雪华的重大转折之年。永丰化工厂关停,他成了下岗工人。拿出卖豆芽攒的钱,陈雪华与人合伙创办了桐乡华兴化工实业有限公司,正式开启了创业之旅。
创业初期,他继续走永丰化工厂的老路子,生产氧化镍,氧化镍的用途广泛,可以用作镍氢电池和半导体薄膜。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陈雪华仅用6年时间,就将氧化镍的销量做到了全国第一,还出口至美国。
2000年,眼光敏锐的陈雪华发现,技术正在迭代,锂电池性能优于镍氢电池,索尼和戴尔等国际厂商,开始锂电池商用试用。陈雪华迅速调整,生产锂电池的重要原料钴。生产镍时,钴作为伴生品出现,转攻钴,对于陈雪华而言,建设新的生产线就可以了。
事实证明,陈雪华的判断是正确的。2002年,首先建起的钴生产线很快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他迅速在桐乡建设第二条钴生产线,正式成立华友钴镍材料有限公司。这就是华友钴业的前身。
陈雪华很快就遇到了难题,中国是一个贫钴国,钴材料绝大部分依赖进口。非洲的钴储量占全球的50%,钴产量占据全球的68%。
2003年,虽然资金实力有限,且非洲局势不稳定,商业风险较大,但陈雪华还是力排众议,独闯非洲,开疆辟土。几经打听和波折,他才来到非洲最大的钴原料出口国刚果金。
经历“九死一生”,终于在2006年,陈雪华正式在非洲大地上做钴原料的开采和加工,并生产铜销售。2008年,陈雪华耗资3亿收购刚果金MIKAS公司等矿山公司的控制权,获得了稳定的钴材料来源。
2012年,华友钴业在衢州建设新材料制造基地,钴产品、电极铜产能均达1万吨。2015年,华友钴业正式进军新能源项目,开始专攻锂电池原材料制造。也是在这一年,华友钴业登陆上交所。
到2022年,资产已超千亿的华友钴业成为中国最大的钴产品供应商,产销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位列《财富》中国500强第349位。这一年,陈雪华也以21亿美元财富跻身《2022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成为名副其实的“钴王”。
合伙人清仓套现163亿
不得不说,陈雪华在创业路上有一个好的合作伙伴,他就是谢伟通。
上世纪九十年代,谢伟通来到浙江嘉兴,与陈雪华合伙创业。由于是主要投资人,谢伟通对华友钴业的持股比一度超过80%,和陈雪华为华友钴业的共同实际控制人。
从陈雪华创业开始,到前往非洲买矿,谢伟通给予了鼎力支持。2019年3月,谢伟通不再担任华友钴业董事、副董事长等职务。
华友钴业上市之初,谢伟通通过全资持股的大山私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山公司”)持股28.97%,陈雪华通过华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华友控股”)持股20.34%。
2018年1月,谢伟通和陈雪华所持的股份开始逐步解除限售。谢伟通也开始了减持套现。2018年3月12日至7月10日,大山公司通过二级市场累计减持2144.35万股,占当时公司总股本的2.58%,合计套现15.07亿元。2020年,大山公司继续减持,当年7月15日至27日,减持1141.25万股股份,套现约4.75亿元。
2021年,随着华友钴业股价大幅上涨,大山公司加大了减持力度。这一年,大山公司的减持分两步实施。当年6月25日,大山公司将其所持华友钴业6.80%股权、5.01%股权分别转让给陈雪华、杭州佑友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交易价格为88.92元/股,总价款分别约为73.34亿元、54.03亿元。协议转让完成后,大山公司对华友钴业的持股比降至0.99%。
仅剩的0.99%股份,大山公司也不愿意持有,2021年8月23日至25日,三天之内,大山公司完成清仓,这一次,套现的金额约为15.63亿元。
目前,对股权进行穿透,谢伟通还间接持有华友钴业约0.47%股权,累计套现约163亿元,基本上完成了清仓退出。
伴随着谢伟通的大举清仓撤退,华友钴业的实际控制人也由谢伟通、陈雪华变更为陈雪华。
或许是巧合,谢伟通减持价格多为高位。2018年,其减持价格在70元/股左右,2021年,减持价格接近90元/股。2018年,陈雪华及其一致行动人华友控股也通过二级市场减持套现了10亿元。
曾经,市场好奇谢伟通的减持意图,目前来看,财富变现可能是主要目的。
2021年7月13日,华友钴业的股价一度涨至151元/股,创历史新高,公司市值约为1842亿元。此后,其股价震荡下跌,2023年9月28日的收盘价为37.51元/股,较2021年高点跌去了67.59%,市值约为641亿元,蒸发了约1200亿元。
谢伟通的清仓套现式退出,可能也是华友钴业股价大跌的重要原因之一。
待解的资金困局
谢伟通在巅峰时清仓离场后,真正全面掌控华友钴业的陈雪华,危机已经来临。
除了股价大跌、市值大幅缩水外,陈雪华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缺钱。
截至2023年6月底,华友钴业的资产负债率为68.41%。期末,公司账面货币资金154.31亿元,理财产品2亿元左右,合计约为157亿元;与之对应的债务,短期借款149.12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53.15亿元、短期应付债券14.26亿元、长期借款138.85亿元、应付债券64.67亿元,合计为420.05亿元,其中,短期债务为216.53亿元。
不考虑资本支出,华友钴业目前的账面货币资金也与短期债务相差62亿元,短期偿债压力明显。
实际上,华友钴业存在大额资本支出需求。
2022年,公司曾筹划定增,拟募资220亿元,后又调减至177亿元。根据当时披露的定增预案,177亿元募资中,公司计划将40亿元补充流动资金,137亿元用于印尼华山镍钴公司年产12万吨镍金属量氢氧化镍钴湿法项目、广西华友锂业公司年产5万吨电池级锂盐项目建设,两项目总投资180.79亿元,差额43.79亿元由公司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解决。
筹划推进了半年,华友钴业宣告177亿元定增事项搁浅。
2023年9月24日晚间,华友钴业公告,公司与LG化学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计划于印尼设立高压酸浸湿法冶炼、精炼、前驱体合资公司,于摩洛哥设立锂盐加工合资公司。如果合作顺利推进,这又将是一笔投入。
在经营性负债方面,截至2023年6月末,华友钴业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为88.1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8亿元左右,而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为259.81亿元,同比猛增82.54亿元。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与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之间相差171.7亿元。
股价、债务“双杀”,华友钴业陷入双困之局。
陈雪华自身也有财务压力。9月28日晚间,华友钴业公告,陈雪华及其一致行动人华友控股向华能贵诚信托质押了1827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07%。本次质押后,陈雪华及华友控股累计质押所持公司2.31亿股股份,质押率达69.91%。
陈雪华的应对措施是,出资不低于6亿元、不高于10亿元通过二级市场回购股份,回购而得的股票,用于转换上市公司发行的可转换为股票的公司债券。此举,公司一方面为借此提振股价,增强投资者信心,另一方面,公司发行可转债,转换标的即为回购的股票,以缓解偿债压力。
陈雪华的这一“绝妙计划”能否达到预期,存在变数。目前,华友钴业已经斥资2.81亿元回购股份,但股价并无明显回升迹象。
华友钴业还存在经营压力。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以下简称“扣非净利润”)为18.39亿元,同比下降16.11亿元。时隔三年,中期业绩再次下降。
2023年7月,华友钴业披露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对2211位激励对象授予限制性股票。半价激励的考核目标为,以2022年的营业收入为基数,2023年至2025年的营业收入增长分别不低于10%、20%、30%,或者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60亿元、70亿元、80亿元,三年合计不低于210亿元。
上半年扣非净利润不到20亿元,全年不低于60亿元的目标,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市场环境充满变数,华友钴业的每一步都影响着其未来的命运。创始人谢伟通高位套现撤离、市值蒸发1200亿元,募资不顺加上较大的偿债压力,都是陈雪华及华友钴业需要应对的挑战。
究竟该如何破局,陈雪华当仔细权衡,慎重出招。
原标题:陈雪华出海开疆辟土30年炼就千亿“钴王”,华友钴业陷业绩债务双困市值蒸发120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