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 » 正文
 
数实融合新气象丨探访光伏行业首个5G应用基地,超级工厂如何实现“机器换人”
日期:2023-11-09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sy_linxinru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在茫茫青藏高原,在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如今都能看到光伏电站的身影,一块块光伏发电板逐光排列,汇聚成一片蓝色“海洋”,源源不断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在光伏发电板上紧密排列的太阳能电池片,是实现光电转换的核心部件。它们的厚度只有130微米到150微米,极易碎裂。

它的生产工艺极为精细,过去由于自动化水平低、用工量很大,一度被视作劳动密集型产业。不过眼下,数字化正为光伏产业插上智能制造的“翅膀”。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成都市金堂县的通威太阳能5G大数据中心,探访全球光伏行业首个5G应用基地,如何用机器换人,助力生产驶入快车道。

给生产车间装上智慧“大脑”,生产效率提升1.6倍

11月2日,当记者走进通威太阳能金堂基地的太阳能电池片生产车间时,一种科技感扑面而来。在面积有11个足球场大的无尘车间内,一条条全自动智能制造生产线高效运转,数百台IGV智能小车来回穿梭运送物料,所有生产工序均由机器完成。

太阳能电池片的原料是硅片,从硅片到电池片,需要经过制绒、扩散、SE激光掺杂等10个工序,每道工序都有独立的操作机台,如何实现无缝衔接、高效配合?

这背后是一套数字化系统做支撑。通威太阳能金堂基地信息部负责人李靖翔介绍,早在2021年,通威集团就与中国电信、华为强强联合,在金堂基地打造全球领先的5G大数据中心。整个工厂有序地生产运行,主要靠的是5G信息技术控制中心和制造执行系统,它就像工厂的“大脑”一样,承担着指挥整个生产系统的运行、调度、数据监测的工作。

跟随李靖翔的指引,记者来到生产环节的最前端——发料间。在这里,一台台智能小车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得到指令后,快速前往发料间外搬运“花篮”(盛放物料的设备),再移动到发料间内,装载硅片后,又快速奔向各条产线。原料被运到生产线的机台后,机器会自动抓取硅片,再进行加工……

“智能小车替代了人工,承担着上料、下料、转运等功能,它的移动,就由制造执行系统来下达指令,背后还有5G技术的加持。”李靖翔介绍,相比4G,5G具有更低的延时性,而且网络稳定性更高,可以让智能小车更快地被唤醒并执行指令,运行更稳定。如果网络延时高,小车就无法快速停到指定位置,甚至可能发生撞车、堵车等状况,造成电池片碎裂,影响产能。

每道工序的机台也十分智能。它们不仅有控制中心,能对机械臂发号施令,还长着一双双“眼睛”,可以进行生产过程的数据采集,再通过工业互联网,和制造执行系统实时通讯,从而构建起统一的数字化生产运营体系,让各个机台不再是“数据孤岛”,实现了整个生产环节的实时监测,还能实现产能的动态匹配、资源的高效调配。

“与传统的通威电池片生产线相比,金堂基地用工减少约62%,能源消耗降低约30%,生产效率提升约161%。”李靖翔介绍,基地产能也快速释放,如今整个金堂基地60余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转,每天可生产1000多万片太阳能电池片。

数字化系统拥有“火眼金睛”,能实时发现产线故障

在聪明“大脑”指引下,数字化车间还能高效地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来到基地中控室,记者见到了一块智慧大屏,上面有一张仿真车间图,闪烁着各种绿色图标,“这些图标代表着所有机台、智能小车的运行状况。”李靖翔介绍,一旦机台运行出现故障或异常,图标会变成红色,预警信息也会同步推送给工程师,可以立即前往处理。

为了减少故障报警,车间内的每道工序都有相应的自动化检测设备,相当于给数字化系统装上了“火眼金睛”,能对产品质量实时检测,快速识别每道工序里的“瑕疵品”。

记者来到最后一道“测试分档”工序,一台自动光学检测设备(AOI)正在不断地闪烁着红光。“每闪一次,就是在对电池片外观进行检测。”李靖翔介绍,电池片完成丝网印刷后,会进行高温烧结,可能会出现弯曲、崩边、缺角、裂痕等外观不良,自动光学检测设备可以对这些外观缺陷进行在线识别。

“如果检测出来有问题,自动化设备就会自动将这些不良品及时进行拦截,不会再进入下一道工序。这样就减少了机台异常和加工浪费。”李靖翔说,每道工序的加工参数和检测数据也会实时上传到系统,从而建立全制造流程工艺参数的追溯体系。

和在产品外包装上贴标签不同,太阳能电池片的身份识别依靠的是RFID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每个电池片都被赋上一个虚拟ID,生产过程中的所有数据都会被采集。”李靖翔介绍,如果终端有产品出现问题,就可以在系统里查到,它当时经过了哪条产线,加工状态如何,工艺参数是多少,从而进行根因分析。

如今,电池片技术在不断升级迭代,产品工艺也需要不断优化,工程师需要在成本、工艺、性能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这套数字化追溯系统能为工艺改良服务。”李靖翔说,过去工程师调整一个参数,要等几个小时,直到产品完成对应工序的加工,才能知道效果如何,但现在全程都有数据采集,可以动态掌握工艺参数对产品的影响。

当然,数字化系统的建设和推广也绝非易事。以太阳能电池片生产为例,由于生产流程长,整个车间的生产设备来自10多个厂家,不同厂家的设备集成方式、数据接口都不同,前期工厂花费了很长时间,才打通各个机台,建立统一的数字化生产运营体系。

“当前,在5G+工业物联网智能制造技术方面,行业内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技术标准,产品终端可能出现无法兼容的问题。”李靖翔建议,下一步需要统一标准和技术框架,在行业内协同推进产业链智能制造建设。

原标题:数实融合新气象丨探访光伏行业首个5G应用基地,超级工厂如何实现“机器换人”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四川在线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