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产业链价格快速下行,各环节竞争日趋激烈,供应链如何升级突破已成为影响锂电产业链企业优胜劣汰的关键因素。
锂电价格全面承压,供应链亟待有所突破
市场数据显示,11月9日,动力市场,磷酸铁锂方形动力电芯均价0.45元/Wh,较年初的0.82元/Wh下降超45%;三元方形动力电芯均价0.535元/Wh,较0.92元/Wh的年初价格下降接近42%。
储能市场类似,磷酸铁锂方形储能电芯11月9日均价0.49元/Wh,较年初的0.96元/Wh下降接近49%。受此影响,近日锂电储能系统报价最低已经跌破0.7元/Wh大关,甚至有厂商预计,今年年底将进入“0.5元/Wh”时代。
降价潮之下,由于储能项目动辄数百千瓦时、千兆瓦时,即使只是0.1元/Wh的系统降价,也可能减少上百万元的营业收入,对储能系统企业带来不利影响,但却有利于储能项目企业的降本。
业界人士指出,整体上,受上游碳酸锂价格下降、锂电池新建产能释放、电动汽车增速放缓等多重因素影响,锂电行业当前竞争激烈程度超预期,不少锂电企业甚至亏本销售抢占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降价带来的负反馈在产业链内加剧;另一方面,下游动力、储能市场需求增速不及锂电池产能增速,使得下游企业观望情绪持续,采购节奏放缓。
当前,锂电产业链价格全面承压,业界预计短期内总体仍将持续承压,供应链布局方面亟待有所突破。
中国锂电供应链三大新趋势显现
为了缓解锂电产业链压力,今年以来,中国锂电供应链表现出三大升级趋势。其一,广汽埃安、极氪、赛力斯等车企,以及包括宁德时代等头部电池企业,都已将锂电新型材料的应用作为供应链降本提质的一个突破口,开始接入到自身供应链之中;其二,锂电制造装备向智能化高效化升级,将有利于锂电高端产能提质增效;其三,中国锂电产业“内卷”情况加剧,随着头部电池企业出海脚步加快,供应链出海也成为当前行业关注的话题之一。
新型材料规模化应用方面,凭借高安全、高比能、低成本、长寿命、强兼容等方面明显的优势,锂电池复合集流体材料的产业化诉求快速提升。
资料显示,广汽埃安今年3月发布的弹匣电池2.0,也采用复合集流体材料,并且通过军标级枪击测试。6月,搭载宁德时代麒麟电池的极氪001千里续航套装实现交付,该电池使用的NP2.0技术主要依靠复合集流体实现。10月,市场消息称,复合集流体或将应用于本季度上市的赛力斯问界M9车型,成为复合集流体“上车”的又一案例。
据了解,当实现规模化应用后,由于减少了铜箔的使用量,复合铜箔在锂电池降本方面未来成效可期。
2023年下半年至2024年上半年,随着量产能力的提升和订单的逐步落地,预计复合集流体行业将迎来“稳定增长期”。
复合集流体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已开启实际应用的大门,预计安迈特科技、英联、金美等复合集流体头部企业,或将凭借先发优势、工艺优势等抢占市场先机。同时,随着如复合集流体等新型材料的导入,势必会影响现有供应链格局,带来供应链企业的洗牌。
锂电装备升级方面,设备智能化、数字化、高效化是目前电池企业建设高端产线的基本要求,同时,为了贴合新材料、新工艺,电池企业对装备升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例如,应用复合集流体这一新型材料,实际上对现有产线影响较大,包括涂布、制片等核心环节都需要做出相应调整,而产线的变动也需要改造现有设备或新增设备。
与此同时,包括激光、环境治理等领域的龙头企业也纷纷加快布局锂电装备赛道,以提供数智化装备解决方案,在锂电供应链中积极发挥降本增效作用。
锂电供应链出海方面,目前,中国锂电池产能出现了从中国“出海”他国的趋势,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亿纬锂能、蜂巢能源、孚能科技、远景动力等头部企业纷纷在海外建厂或宣布建厂,且获得了大众、宝马等一线车企的“定点”采购大单。因此,跟随电池企业切入海外市场,被不少供应链企业提上日程。
原标题:锂电降价何时休?供应链“突破”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