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 正文
 
光伏行业出现“瑕疵” 三措并举延长黄金期
日期:2016-10-08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anni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光伏行业的政策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因此“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光伏领域推进经济转型、能源转型、体制创新、技术开放的重要时期。未来5年我国光伏行业将获多重政策支持,迎来高速增长期。

近年来,格尔木大规模开发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把新能源产业作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战略性主导产业来培育,推进新能源项目建设,从“日光城”大步迈向“光伏城”。然而,由于并网条件的制约,大规模新能源电力没有向外输送的渠道。消纳难、送不出而导致严重的弃光限电问题。

其实格尔木地区只是一个缩影罢了。据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我国风电和光伏整体弃风率、弃光率分别为38.9%、19.7%。对此,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常务副秘书长史利民认为我国弃风、弃光等问题主要是受我国经济转型等因素影响。

光伏行业出现“短暂黄金期”

如果只拿弃风、弃风这一现象来否定中国的新能源产业,那么就不免有点管中窥豹的感觉了。从国内来看,近几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以支持光伏产业转型升级。因此“十三五”是我国推进经济转型、能源转型、体制创新、技术开放的重要时期,未来5年我国光伏行业将获多重政策支持,迎来高速增长期。

从国际上看,随着全球经济发展,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正在日益引发关注,以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在能源体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虽然2012年后欧美等部分国家由于财政状况恶化,对光伏行业补贴力度有所下降,但从全球范围看,全球光伏产业发展趋势良好。

2015年年底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完善陆上风电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政策的通知》,明确2016年6月30日前未全部投运的光伏发电项目,将实施降价后的新电价。由此,这一通知直接引发了上半年光伏市场火爆的抢装潮,下游光伏电站建设开足马力,上游单晶硅、多晶硅、组件、电池片等产品自然也是水涨船高,量价齐升。因此在今年上半年,我国光伏行业出现了“黄金期”。

虽然达到巅峰之后,必有下降,但是光伏行业整体向上的趋势毋庸置疑。随着上班年抢装潮的落幕,由于中下游订单的缺失,各种原材料价格出现了大幅回调的趋势,再加上行业进入第三季度的安装淡季,需求下降已成不争的事实。不过,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计,从目前各大光伏企业装机速度来看,今年下半年装机量肯定会超过10GW,全年将超过30GW,所以今年光伏企业的业绩会呈现上升态势。

“三大措施”助推光伏行业前行

近日,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调整新能源标杆上网电价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拟下调补贴力度。业内人士称,新政对光伏企业盈利提出了挑战。即使如此,面对光伏产业的发展我们也应该抱有积极的态度。首先,应该坚持国内国外市场“两条腿”走路。发挥我国与亚洲及世界其他国家强大的互补性,加强光伏区域合作,抓住全球新能源转型的机遇,更多地走出去,在“一带一路”建设框架推进下,把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要内容。

其次,要坚持研发创新,占领技术制高点,才能保持永续生命力。创新是光伏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源泉,光伏制造企业需要保持组件效率和生产工艺,才能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要把创新能力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加强产学研用对接,实施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转型升级项目,突破转型升级产业的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要围绕核心技术持续研发攻关,力争形成一批在光伏产业领域有核心专利权的拳头产品。

再次,发展光伏龙头企业,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是关键。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曾表示,中国光伏产业要通过技术的先进性来巩固自身在全球的市场竞争力。技术进步需要持续创新,而产业的创新进步显然非一家企业所能担当。加速建成光伏“领跑者”,从制度设计、责权分工,以及资源调动上,全面发挥了光伏产业上下游、各级政府、企业及社会各方的协同创新的力量,对整个产业的创新升级给予了巨大且持续的推动力。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