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 正文
 
“深圳军团” 2022年产值达2670亿元,专家为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日期:2023-11-29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wangxin_yjm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依托雄厚的产业根基,深圳正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新型储能产业中心。11月27日举行的绿色能源论坛上,多名来自高校、科研机构的院士、专家代表为新型储能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深圳是我国最早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城市之一,2022年,深圳新型储能产业产值2670亿元,同比增长18.4%。深企已在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和电解液等锂电池生产中的关键原材料中实现全方位覆盖,系统集成的电源侧储能全球市占率12.9%,便携式储能全球市占率37.7%。

创新方法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科技部原副部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刘燕华在演讲中表示,能源安全问题必须及早部署,中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能源需求还会增加,既要解决自身长远发展可能面临的风险问题,也要参与全球能源革命的竞争,要在能源安全问题上尽快实现自立自强。

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学勤讲座教授邹志刚发表了主题为“国家双碳目标下的氢能源发展——机遇与挑战”的演讲。他表示,氢能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我国可再生能源丰富,可以满足大规模制氢的需要,其中利用可再生能源制氢、电解水制氢形成的“绿氢”是实现能源结构转变、二氧化碳减排的关键。

邹志刚在演讲中指出,研发大功率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是国家能源转型的重大需求。他重点介绍了在光催化太阳能制氢及光催化反应技术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目前其率领的团队已构建出太阳能转换效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光热耦合光催化分解水产氢原型装置。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国伯明翰大学储能研究中心主任丁玉龙在视频演讲中重点谈了碳中和能源转型的挑战与储能技术的机遇。他认为,储能技术的全产业链发展需要其他技术和产业的支撑,包括上游的产能端和下游的用能端,建立有效的协同机制对储能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

储能在应对碳中和未来挑战的机会在哪里?丁玉龙指出,碳中和的关键是能源转型,可再生能源是能源转型的必要条件,与此同时,也要重视余能有效利用,构建新的能源基础设施。

在丁玉龙看来,未来超级基础能源设施——基于连续和离散的区域性高度柔性能源网络将提供多能源服务,具备低度集成、高灵活性、减少中间过程、高比例利用自然能、移动服务、智能化等特征。在这一基础设施中,储能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储能是万亿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多种技术、经济模式的组合,而不是局限于单一电池循环充放电行为的理解。”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绿色储能研究所所长陈永翀在演讲中重点谈了中国储能产业的定位、趋势与变局。

他指出,储能是新型电力系统的“压舱石”,在“双碳”目标下,储能将作为灵活性调节资源,逐步替代部分火电,承担电网调峰调频职责,在高比例新能源的电力结构中发挥重要作用。

原标题:“深圳军团” 2022年产值达2670亿元,专家为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深圳商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