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新港储能电站项目由国网湖北综合能源公司投建,共分为两期,属于具有选址灵活、建设周期短等特点的电化学储能电站。2022年12月31日,该电站一期工程竣工投产,并网了12.6兆瓦/26.8兆瓦时容量。此次为二期工程,并网成功后,总容量达到50兆瓦/100兆瓦时。
据悉,由于采用了构网型技术,荆门新港储能电站全容量投运后,不仅能有效提高沙洋片区电网灵活调节能力,还能高效主动支撑该片区电网的稳定性,在友好消纳附近320兆瓦新能源的同时,保障了沙洋片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近年来,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坚持多元储能建设布局的同时,加强新型储能技术研究,积极探索建设多类储能示范工程,通过拓展深化“新能源+储能”电站、电网侧独立储能和负荷侧储能等多种应用场景,不断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水平。
据了解,构网型储能电站既能作为支撑构建电力系统的单一电源,也能直接连接电网,与电网构成一个有机整体。除跟传统储能电站具备相同的电网削峰填谷功能外,它还能起到主动支撑电网电压和频率的作用。
“目前大多数储能电站采用跟网型控制技术,这种技术是‘被动’调节电网,需要依赖电网实时电压和频率数据,当新能源给电网造成较大扰动时,波动的电压和频率会使跟网型储能电站‘失灵’。”国网湖北电科院新型电力系统研究中心专责、荆门新港
储能项目负责人游力介绍,基于构网型技术的储能电站能“主动”参与电网调节,可在几秒钟之内自主调整电压和频率,相当于一个“多功能巨型充电宝”,它不仅能高效充放电进行灵活的削峰填谷,还能起到电网“主动型调节器”作用。
除了自主调节功能,构网型储能电站还能提高电力系统强度——抵抗干扰的能力。游力介绍,决定电力系统强度的一个主要参数就是惯量,惯量就像物理学中的惯性,惯性越大保持稳定状态的能力就越强。新能源的大规模并网,使电力系统惯量减少,造成系统抗干扰能力变差。而构网型储能电站可有效提高系统惯量,相当于电力系统“稳定器”作用。
为充分发挥新港储能电站作用,国网湖北电力在前期科学规划基础上,将该电站建在新能源密集的220千伏长林变电站供区内,通过接入6条10千伏电网线路和2条用户线路,统筹支撑好电网侧和负荷侧的电能调节和电网稳定。
“按沙洋片今年最大负荷364兆瓦来测算,新港储能电站可有效承担约14%的高峰负荷,若平均每户家庭用电负荷为3千瓦,相当于满足了16000余户家庭的用电需求,有效缓解了电网侧压力。”游力介绍,负荷侧主要针对有高质量电能要求的工业用户,新港储能电站能提供可靠稳定的电能支撑,确保用户高质量生产用电需求。
据悉,近年来,国网湖北电力还在加大压缩空气储能、电化学储能等多类储能技术研究应用,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
原标题:国内首座百兆瓦时级构网型储能电站全容量成功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