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上交所官网信息显示,蜂巢能源科创板IPO申请状态变为终止。
历时一年,蜂巢能源为何选择终止IPO?
据上交所同日披露的文件,原因在于蜂巢能源及保荐人中信证券主动提交的“撤回申请文件”,根据有关规定,上交所终止其发行上市审核。
也就是说,此次终止上市,是蜂巢能源主动为之。
背后原因,蜂巢能源对外回应表示,公司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公司以及公司股东的最大利益为重,决定撤回A股申请,并考虑启动其他融资方案。
蜂巢能源脱胎于长城汽车动力电池部。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蜂巢能源2021年度及2022年1-6月动力电池装车量国内排名第六。
根据《2023胡润全球独角兽榜》显示,蜂巢能源估值达到600亿元,排名第71位。
2020年一2022年,蜂巢能源营业收入分别为17.36亿元、44.74亿元和99.7亿元,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高达139.62%。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数据,2022年蜂巢能源装车量6.10GWh,占比2.07%,在国内市场排名第七。
公司于2022年11月18日公布了首版科创板上市招股书。今年3月31日因上市申请文件中财务资料过有效期,被上交所中止发行。6月30日,上交所资料显示,蜂巢能源更新提交相关财务资料,上交所恢复了发行上市审核。
6月,蜂巢能源更新提交相关财务资料。7月,蜂巢能源恢复IPO进程。
但9月30日,蜂巢能源再次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需要补充提交,而被中止审核。
最终,又在时隔3个月后,蜂巢能源的选择是撤回上市申请,终止这一年的IPO之旅。
招股说明书显示,此次科创板IPO,蜂巢能源原计划发行不超过25%的股份,拟募资150亿元。以此计算,蜂巢能源对应估值为600亿元。
蜂巢能源拟募资150亿元,用于三地锂电池项目建设、无锡研发中心建设以及三元高密度电池、无钴电池、“短刀”电池、新型电池等锂电池开发。其中用于扩产的金额超过110亿元。公司预计2023年形成产能31GWh,2024年形成产能77GWh,2025年形成电池产能105GWh。
长城汽车一直是蜂巢能源的最大客户。2020年至2022年,蜂巢向长城汽车及下属公司销售动力电池相关产品实现的收入分别占主营业务收入的98.68%、86.37%、39.98%。
此前有报道称,长城汽车正考虑出售拥有的蜂巢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并且已与包括宁德时代在内的潜在买家进行了初步谈判。
在9月25日的蜂巢能源第二届媒体日上,蜂巢能源董事长、CEO杨红新对此予以否认,表示“长城汽车不是我们的股东,长城控股是我们的股东,长城控股现在占了我们40%的股份,目前没有任何出让股权的计划。”
天眼查APP显示,蜂巢能源的第一大股东是保定市瑞茂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45.4561%,保定瑞茂由长城控股100%持股。
值得一提的是,杨红新此前提到,“现在公司IPO阶段也不能出售股权,重大股权变更、重大资产变更和IPO都是相冲突的。”
原标题:突发,锂电巨头撤回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