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知识 » 正文
 
东北大学科研团队钠离子电池负极领域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日期:2024-02-07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simaran_sxj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近日,东北大学谢宏伟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ACS Energy Letters上刊发文章,合成出一种纳米石墨片作为储钠负极材料,为高倍率、长循环的钠离子电池(SIBs)负极开发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思路,为钠离子电池在大规模储能领域的实际应用创造了机会。

据介绍,受益于低成本、丰富、全球分布的钠资源,钠离子电池(SIBs)被认为在大规模电化学储能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但受限于大尺寸的钠离子重复嵌入/脱嵌对电极结构的破坏严重,其应用受到了限制。

该研究通过适当的结构设计,使用四氯化碳和碳化钙为原料,通过低温、短流程手段合成了厚度30-120nm,宽度几微米的纳米石墨片(GSs),在醚类电解液中通过钠离子与溶剂分子“共嵌入”或“共吸附”的形式实现钠的快速存储。经热处理后得到的GSsH500表现出稳定的超长循环性能(40000个循环),超快的倍率性能(20Ag-1下仅需23s)和优异的库伦效率(99.95%)。研究为设计用于电网大规模储能的高容量、超长寿命SIBs的负极材料提供了新亮点。 

原标题:东北大学科研团队钠离子电池负极领域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相关阅读: 钠离子电池 负极领域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