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宁德时代(162.840, 3.24, 2.03%)(300750.SZ)发布2023年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净利润为425亿至455亿元,同比增长38.3%至48.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为385亿至415亿元,同比增长36.5%至47.1%。
虽然宁德时代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净利润历史首次突破400亿大关,但是和两年前高速增长相比,宁德时代净利润增速已逐渐放缓。具体来看,2021年、2022年宁德时代的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185.34%、92.89%,该项指标已经连续三年减半。
除此之外,2023年起,宁德时代的股价便一路下跌,从2023年初的217.17元降至年末的163.26元,跌幅为25%。2024年开年以来,这一情况并未有显著好转,截止2月8日收盘,宁德时代股价为162.84元,和高点股价的382.68元相比,市值蒸发近万亿元。
市场份额持续下滑
宁德时代成立于2011年,是全球领先的新能源创新科技公司,致力于为全球新能源应用提供一流解决方案和服务。
2021年,新能源汽车进入井喷式增长阶段,零售同比增长了169.1%。而动力电池行业亦借着这一东风实现直线上升,宁德时代成为最大受益者。2021年,宁德时代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长率分别高达159.06%、185.34%,市场占有率增加至52.1%。
目前,宁德时代仍为国内动力电池的头部企业,但是市场占有率正在逐步降低,2022年至2023年其市场占有率分别为48.2%和43.1%。相比之下,2021年至2023年,比亚迪(181.170, 1.61, 0.90%)(002594.SZ)市场占有率从16.1%攀升至27.21%,与宁德时代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除此之外,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披露的数据,2023年全国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前七名的企业中,除国轩高科(18.620, 0.41, 2.25%)(002074.SZ)市场占有率下降0.42%外,比亚迪、中创新航(03931.HK)、亿纬锂能(35.200, 1.03, 3.01%)(300014.SZ)、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LG新能源公司的市占率均有不同程度提升。
市场份额的逐渐流失,本质在于技术鸿沟不断弥合,市场可以做出更加多元的选择。宁德时代早在2005年就开始着力研究三元锂电池,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迅速拉开和其他动力电池厂商的差距。
然而,随着其他动力电池厂商接连推出新的电池技术,宁德时代积累的技术壁垒和品牌价值被不断突破。蜂巢能源在2023年12月推出了多款短刀快充产品,宣布正式迈入“全域短刀,全面进化”新阶段;中创新航也在2023年接连发布高电压三元电池技术、全极耳叠片电池、“One-Stop”电池等创新产品;亿纬锂能则在1月份发布全新一代 Mr 旗舰系列产品“Mr.Big”储能电芯和“Mr.Giant”储能系统。
不仅如此,车企自研动力电池也逐渐成为一种趋势,除比亚迪、特斯拉(TSLA)两大巨头外,近两年,广汽埃安推出弹匣电池、极氪汽车推出800V磷酸铁锂超快充“金砖电池”、长安汽车(13.580, 0.23, 1.72%)(000625)发布自研电池品牌“金钟罩”、蔚来(NIO)推出固态电池等。虽然大部分车企短时间内无法完全脱离宁德时代,但可以预见,车企自研电池与宁德时代电池并行的情况将逐渐成为主流,宁德时代将面临更为严峻的竞争环境。
实际上,宁德时代所要面临的危机远不止于此。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2023年,我国动力电池和其他电池全年合计产量为778.1GWh,而全年动力电池装车量仅为387.7GWh,不及全年产量的一半。装车量和销量、产量之间存在很大差距,动力电池行业库存压力巨大。
行业的共性问题,在宁德时代身上亦有体现。据宁德时代财报,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存货488.84亿元,虽连续四个季度环比下降,但宁德时代的库存压力仍旧不小。
另一方面,随着上游生产材料成本的降低,动力电池市场价被不断压缩,这给宁德时代带来不小的资产减值损失。2023年上半年,宁德时代的资产减值损失为-19.03亿元,减值损失金额是上市以来同期最高。其中,存货跌价损失及合同履约成本减值损失为-15.98亿元、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为-2.93亿元,两项“损失”合计就近19亿,约占公司利润总额7%以上。
换电业务强敌环伺
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宁德时代开始积极探索海外市场,以寻求新的增长点。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前10个月,我国动力和储能电池合计累计出口达115.7GWh,其中,动力电池累计出口101.2GWh。
早在2014年3月,宁德时代就在德国成立了第一家海外全资子公司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GmbH(CATG),随后,宁德时代在2018年、2022年及2023年,又分别同德国图林根州、匈牙利德布勒森市和美国密歇根州政府达成合作,建设动力电池工厂及智能制造技术研发中心。
在海外市场的先发优势让宁德时代获得第一波红利,但国内其他动力电池企业亦在发掘国际蓝海市场,进一步加快出海步伐。2021年,比亚迪子公司弗迪电池有限公司在欧洲筹建海外首家电池工厂;2023年9月,国轩高科宣布将斥资20亿美元在美国伊利诺伊州新建一座电动汽车锂电池工厂,计划于2024年投产;2023年10月,蜂巢能源与国际能源巨头万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启国际化进程并在泰国市场布局。
除此之外,欧盟、美国相继出台准入政策,对其他国家的动力电池采取限制措施。2023年7月8日,欧盟发布《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规定自2027年起,动力电池出口到欧洲必须持有符合要求的“电池护照”,记录电池的制造商、材料成分、碳足迹、供应链等信息。
艾文智略首席投资官曹辙对《中国科技投资》记者表示:“新的法规意味着出口欧洲的动力电池需要满足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这可能会增加额外的销售成本。但同时,这也是对宁德时代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供应链、加强环保理念的一个推动。”
除了布局海外市场外,宁德时代在换电领域亦是动作频频。目前,新能源汽车的补能方式主要有充电和换电两种。换电模式补能时间短、对电池寿命损耗低,是对充电补能模式的有效补充。不过从换电模式推出以来,其换电安全、换电接口等各方面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便一直限制行业的发展。
2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加强重点村镇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规划建设,国家对新能源换电产业的支持可见一斑。在新能源行业竞争逐渐进入下半场的关键时刻,在换电赛道取得领先也就意味着掌握了一定的主动权。
然而,宁德时代在换电业务上并未占据竞争优势。2022年年初,宁德时代首次官宣正式进军换电市场。但截至目前,已开通业务的城市只有厦门、合肥、福州三地,宁德时代的换电业务并未有明显落地成果。
相比之下,蔚来在换电站数量上遥遥领先于其他企业。中国充电联盟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换电站总量为3567座,蔚来、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易易互联科技有限公司为换电站行业中的主力运营方,分别拥有换电站2333座、685座、271座。
除此之外,从去年年底以来,蔚来在换电领域持续发力。2023年11月开始,蔚来先后宣布与长安、吉利达成换电合作,共同推动换电网络和标准体系建设。1月11日,蔚来又分别与江淮、奇瑞达成换电战略合作协议,在电池标准、换电网络建设、电池资产管理等方面展开合作。蔚来换电生态的队伍正在逐步壮大,这无疑会给宁德时代带来不少压力。
记者就市场占有率下降、股价下跌、出海计划、换电业务发展前景等致函宁德时代,截至目前,尚未收到回复。
原标题:宁德时代市值蒸发近万亿背后:市场份额下滑 动力电池出海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