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 正文
 
当光伏遇上家电、建筑…… 光伏过剩危机或迎破局
日期:2024-02-26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sy_huamengqi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在家电品牌纷纷跨界光伏后,来自两大行业的龙头正式官宣合作。2月22日,通威股份与美的集团举行2024年度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在双方的合作协议中,“应用”二字值得关注。根据协议,双方将加强在光伏行业数字化、机器人、物流自动化、物流运输、楼宇设备及家电配套等领域合作。双方将发挥各自的优势资源,共同推动光伏产品在各行业的应用。

自去年以来,光伏产能过剩问题日益严峻,而在多位业内企业家看来,行业的问题并不在生产端而在消费端,一旦发掘出新的光伏应用场景,需求依然拥有长远增长的可能,光伏过剩危机将迎来破局。

当光伏遇上家电

在签约仪式上,美的集团企业业务总裁王新亮称,美的与通威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都有由传统行业向先进领域跨越、做专做强优势产业的相似经历。通威股份董事长、CEO刘舒琪则表示,通威在顺应行业发展趋势的前提下适度进入组件领域,在产业数字化和信息化领域持续发展;美的在数字化转型探索道路上有丰富经验,双方在诸多业务方面有良好的合作潜力。

以美的、创维、TCL、海尔、格力等巨头为首的家电厂商们近年来在光伏领域颇为活跃,纷纷跑马圈地。

2019年,TCL科技以底价109.7亿元收购天津中环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100%股权,取得后者旗下核心上市公司中环股份并更名为TCL中环。作为硅片龙头,TCL中环的盈利能力已远远超越了TCL科技。2020年,美的耗资7.4亿元拿下合康新能源实际控制权,后者主营户用储能光伏逆变器、分布式光伏EPC、高低压变频器业务。

创维同样在光储领域进行了布局,截至2023年上半年,创维新能源业务营业额为121.34亿元,增长率达188.2%,新增运营且并网发电的户用光伏电站超过13万户,累计建成并网运营的户用光伏电站超过33.9万座。

就公司组件获取市场的策略,通威股份此前曾在2023年半年报中披露称,在国内方面集中式市场,公司聚焦重点大客户开发,连续中标包括华润电力、三峡、中电建、国家能源集团等多个项目。在国内分布式市场,公司全面布局国内分销渠道网络,与正泰、阳光、创维等平台客户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实现市场份额显著提升。海外方面,公司已连续多个季度列名彭博财经全球Tier 1光伏组件制造商行列,凭借出色的产品力和售后服务,已完成超6GW海外框架订单签约。

而展望2024年,光伏去库存尚未结束,价格战不止不休,对于光伏组件厂商而言,竞争依然不会轻松。分布式市场或成为重要增长点。

“在有条件的时候适度争取发展得快一点。”贝壳财经记者关注到,通威集团董事局刘汉元在春节后的首个工作日向公司员工提出了上述希望。

光伏+有多种可能,光伏行业过剩危机或迎破局

在通威与美的达成合作的协议中,“应用”二字频频出现。

自去年以来,光伏产能过剩问题日益严峻,在多位业内企业家看来,行业的问题并不在生产端而在于消费端,一旦发掘出新的光伏应用场景,需求依然拥有长远的增长可能。

上迈新能源董事长施正荣在不久前的光伏行业年度大会上即提出,通过开拓更多的应用场景,加快分布式的就地消纳,有望为近期光伏产品的出清做出贡献。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刘译阳此前接受贝壳财经记者专访时则从价格的角度谈到了相似的观点。他表示,降价才更有利于体现新能源竞争力,利好长期能源替代。光伏加速降本,对传统能源的替代速度才可能更快。对于竞争本身无须过于担忧,供给端开始出清,需求端则是不断增长的,随着未来电力价格下降,海量的新需求会不断涌现。

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即是发现光伏应用场景新蓝海的典型例子。

所谓BIPV(Building-integrated photovoltaics)指光伏既实现光伏发电功能,又承担建筑构件和建筑材料的功能,与建筑主体同时设计施工,与建筑物融为一体。因具备美观度、安全性、安装便捷度、运维成本等优势,BIPV是目前光伏建筑发展的重要发力点,且被认为随着技术成熟有望快速实现经济性。

政策设计亦持续加大对BIPV发展的支持力度。2022年7月住建部与发改委发布的《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即要求推进建筑太阳能光伏一体化建设,到2025年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推动既有公共建筑屋顶加装太阳能光伏系统。到2025年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同时地方也针对屋顶光伏等颁布政策提供补贴。

今年2月,国家铁路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国铁集团联合印发《推动铁路行业低碳发展实施方案》,提出新建铁路场站等建筑屋面优先采用光伏建设一体化方式(BIPV)或预留光伏发电系统设置条件。

各地亦先后推出相关发展目标。例如上海市《关于促进新建居住建筑光伏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到发展目标为2023-2025年,新建居住光伏规模超过10万千瓦。2026-2035年,推动光伏薄膜、光伏幕墙等光伏建筑一体化示范和规模化、市场化应用,新建居住光伏规模超过50万千瓦。

有企业曾向贝壳财经记者推算,如将光伏发电系统集成于建筑上、让每座建筑从用能单位转化为微型电站,效果将“相当于每两年建设一座三峡电站”。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每年建筑业竣工面积约40亿平方米,保守推测每年的新增装机量就能达到10GW。经过计算,一万平方米的屋顶可建设约1.5MWBIPV电站,按年发电量180万度计算,每年节约标准煤量590.4吨,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1500吨。

原标题:当光伏遇上家电、建筑…… 光伏过剩危机或迎破局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新京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