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政策推动、电力市场改革的深化,储能的应用场景将会更加多元,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而电化学储能具备地理位置限制小、建设周期短、成本持续下降等优势,同时可与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电相结合,缓解可再生能源稳定性差的问题,预计将成为未来的主流储能技术。”全国人大代表、国轩高科试制工程院机加部总监姚金健告诉记者。
专注锂电领域多年,姚金健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带来了加快电化学储能产业发展、修订新能源重卡相关国标等相关建议,为新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近年来,我国电化学储能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3》显示,2022年我国新型储能新增规模达7.3GW/15.9GWh,功率规模同比增长200%,能量规模同比增长280%,锂离子电池占新型储能比重达97%。2022年,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储能电池(不含基站/数据中心备电类电池)出货量达134.6GWh,是2021年同期的4倍多,出口比重超过55%。预计未来5年,我国新型储能的年均复合增速仍将超过50%。
不过,在姚金健看来,我国电化学储能产业目前仍面临诸多挑战,存在国际标准创制滞后、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上游原材料对外依存度高、新型储能价格机制尚需推进、关键技术有待突破等问题。在竞争格局方面,储能企业良莠不齐,价格战、无序竞争情况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的良性发展。
姚金健建议,加快建立电化学储能标准,做好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和路径规划,并加速推进电化学储能产业“补链”“强链”, 突破材料、关键零部件或技术领域的“卡脖子”环节,逐步推进核心零部件国产替代,同时完善新型储能价格机制。在技术研发及原材料供给方面,他建议开展储能前瞻技术研究,加强新型储能关键技术攻关,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确保锂资源安全。
近年来,以重卡为代表的商用车向电动化、低碳化转型进程加快,但在现行外廓尺寸、质量限值标准下,电动商用车在实际推广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以换电重卡为例,由于整备质量相较传统燃油重卡普遍重2.5~3吨,换电重卡载货量减少,从而影响车辆运营效益。”姚金健表示,此外,采用“动力电池包后背换电方式”的换电铰接列车整车长度将达18.5m,超出现行标准的长度限值。
姚金健建议,有关部门对现行标准中汽车及挂车的最大允许轴荷、最大总质量和长度限值进行修改,助力新能源货车推广应用。
原标题:全国人大代表、国轩高科姚金健:多管齐下推动电化学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