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光伏产业大国,占全球70%以上市场份额。然而,甩欧美几条街的光伏出口企业,却很可能因一道绿色贸易壁垒——EPD(环境产品声明)报告而焦虑。该报告由欧洲机构出具,审核期动辄6个月。但记者从市经信委获悉,国内首家与国际EPD组织实现互认的运营机构已在上海诞生——新近成立的上海绿翼产品环境声明促进中心(EPD促进中心),已与EPD意大利完成互认签约,上海思源电器、江苏正信光电、江苏贝尔地板成为首批获互认报告的中国企业。这意味着,正常情况下,中国出海企业的EPD审核用时将缩短至约1个月,将极大助力我国能源、建筑、电子电器等产品加速站稳欧美市场。
EPD是国际公认的产品环境绩效披露方式,主要披露某一产品或服务从原材料获取、生产、分销、消费及最终的废弃处置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目前,EPD认证可应对欧美各种碳足迹要求。如美国加州政府2017年签署的《清洁加州》法案,规定自2019年起,承包商须在施工期前提交EPD;瑞典住建部要求自2022年1月起,瑞典市场上所有建材都需开展EPD声明,否则无法进入市场。另外,一些国际巨头也更新了供应链管理要求,要求其供应商必须具备EPD证书。此次首获互认报告的江苏正信光电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在参与海外招投标过程中,EPD往往是硬性门槛,且只认可EPD意大利等少数几家欧洲机构所出具的EPD报告,因审核的复杂度和专业性,周期少则数月,多则半年以上,有时会使企业错失招投标机会。
为解决上海及长三角周边大量制造企业出口痛点,上海市能效中心积极促成上海绿翼产品环境声明促进中心与EPD意大利实现互认。据介绍,EPD意大利在欧美有着权威口碑,其出具的报告被广泛认可,尤以能源、建筑、电子电器领域见长。而上海绿翼产品环境声明促进中心也以其专业高效能力,获EPD意大利认可,可帮助EPD意大利承接更多中国需求,方便中国企业在国内高效完成相关审核。据悉,由EPD意大利出具的目前仍在有效期内的报告共509份,其中67%来自欧洲本土,中国需求位居第二,占比16%。
另悉,对中国出口企业而言,目前的“悬顶之剑”还在于欧盟碳边界调整机制(CBAM)和欧洲新的电池法案。其中CBAM将于2026年正式实施,水泥、钢铁、电力、铝、化肥等成为首批被纳入的行业,每年需提交进口产品隐含的碳排放数据。而欧洲新的电池法案则明确,2024年7月起,只有已建立碳足迹声明的可充电工业和电动汽车电池才能进入欧盟市场,并提出许多细化要求,包括提高电池正极金属中的再生金属比例等。在此背景下,EPD作为市场准入条件和重要参考指标,实现中欧间审核机构报告互认显得更为重要。
上海市能效中心透露,目前在EPD互认基础上,上海已公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光伏产品等8份PCR(产品种类规则)标准,还有约40份标准争取年内出台,以惠及国内更多制造业。上海与挪威EPD等全球排名靠前的国际机构的互认进程也在积极推进中。近期,还有近10家企业即将拿到EPD互认报告,企业来自长三角及河南、河北地区,涉及年出口欧美订单金额约50亿元。
原标题:中欧机构间这个报告首次互认,新能源车光伏等企业出海别焦虑,上海办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