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光伏行业中,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可谓“遥遥领先”,2023年我国光伏市场份额占全球的56%,在这样的背景下,2024年以及未来更长一段时间,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趋势会是怎样的?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电子基础处处长金磊表示,2024年起,光伏产业大概率将继续深化阶段性调整态势,部分落后产能和竞争力不足的产品或将逐渐淘汰,具有技术优势的产能将更具竞争优势。
王勃华指出,2023年的跨越式发展是不可持续的,由一系列因素共同促成,包括疫情管控放开后的恢复性增长、大基地项目第一批项目的集中并网、价格快速下跌对装机的刺激等,具有一定偶然性,预计2024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为190GW~220GW。“未来相当一段时间,我国光伏应用市场将继续维持在高位平台运行的状态,我们还是持乐观态度。”王勃华说道。
一、行业洗牌和分化已经开始,很多的规划产能也宣布停止或延期。
头部企业TOPCON投产节奏出现分化,三月份产能利用率分化明显,头部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在70%—80%,甚至满开,但是二三线有的可能才10%—20%。
总体来说感觉到今年供求关系最坏的情况应该已经接近过去,整体的价格已经开始有所企稳,同时有所反弹的节奏。价格恐慌的阶段应该是已经达到了底部,这是对于行业整体供应链的判断。
二、国内装机。去年装机超预期发展,今年国内光伏市场会继续在高位平台持续运行。
1.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的大方向没有任何变化,政府工作报告里面再次强调了大基地的建设。
2.分布式,23年下半年很多地方分布式的接入做了一个摸底和排查,出了红区黄区绿区,排查完以后,红区的要提出整改方案,要扩大对分布式接入的能力。另外配电网的相关政策也出了,2025年之前要具备500GW分布式接入的能力,这是超预期的地方。因为现在整个分布式的装机大体上也就250GW,未来两年之内分布式要实现翻倍增长。
3.户用光伏。现在确实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地方希望企业提出各自的解决办法。
三、海外市场:光伏市场区域多元化是一个重要的趋势,重量级市场不断增加。
欧洲一个方面是海外最大的光伏市场,但是占比是逐步降低的。当前1亿美元以上的出口市场近两三年增加了7个,5亿美元的出口市场增加了5个。另外出口前十的国家占比从70%下降到了62%,亚洲占比从36%上升到40%,欧洲大概占了42%。到2024年中国供应的GW级的市场可能会突破并达到39个,到2025年可能就达到53个。03
四、光伏行业如果没有供给侧,将会走向何方?
近期传出欧洲部分地区将中国廉价的光伏组件作为栅栏使用;部分应用市场因为组件过于便宜,而导致容配比大幅提高。
我们如今看到的是光伏各环节大多都接近甚至跌破现金成本,全行业已不再赚钱。就连辅材等环节也竞相被压价,或亏损或微利。
作为中国具备全球绝对领先优势的行业尚且如此,令人唏嘘。
遥想2016年以前钢铁行业出现全行业连续多年大范围亏损,如果不进行供给侧改革,那么大量国有钢铁企业就将退出市场,大量职工问题无法解决。同时中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却导致进口铁矿石价格高企,外国资源商赚取高额利润而中国钢铁行业全行业大幅亏损的结果。
在玻璃、化工、有色金属等等行业均出现类似案例。
如果决策层当下不当机立断进行光伏行业的供给侧改革,那么我们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1、光伏企业主材环节激烈竞争尚需时日,全行业整体亏损不可避免。在几乎垄断全球产业链的行业中,相当于中国以“举国资金”贴补海外碳中和。
中国有一半的组件是出口的,随着海外占比重新回升,出口占比将会继续放大,甚至达到70%的水准。
如果不进行供给侧改革,中国如此强大的制造业行业却以贴补海外碳中和为代价,实在是令人唏嘘,而这一结果并不是因为海外造成的而是中国产业本身。
2、中国耗费大量廉价能源贴补海外。
虽然光伏发电可将电力放大100倍左右(生产相关设备辅材等耗电量和未来30年获取量),但每年仅为3倍,而中国有一半甚至未来更多比例的组件出口。这就将导致一个问题:中国每年在光伏制造业耗费的电力能源甚至仅仅能贴补国内新增光伏所产生的电量。
而全行业不节制的产能过剩,相当于中国以廉价能源贴补海外,而能源消耗与制造代价留在了国内。
3、各国加大贸易保护,产能过剩不利于行业迭代与创新。
廉价光伏组件已经导致多国对中国产品进行贸易保护措施,美国、印度、土耳其等国尤甚。各国通过加征关税及阻断进口等,截留中国光伏企业大量赋税,并补贴国内产业。这就造成了这些国家本就不具备竞争力的企业竟然依托本国市场能够获得大量超额利润进而进行研发迭代。
而反观国内,大量资金用于内卷和产能比拼,诸多新进入者大量亏损,龙头企业也微利甚至亏损,不利于国内未来产业研发和迭代升级,是杀鸡取卵的行为。
如果不正视这一现象并加以改变,中国先进制造业的优势可能逐渐转为劣势,并被海外企业蚕食所谓的绝对领先优势。
4、中国光伏行业也已十分强大,本应坐享应有利润,不供给侧改革,将会导致更长时间大量社会资本的浪费。而这些资金本该为稳定经济基本盘做贡献。这些资本甚至可以进入中国新型电力系统的加快构建上来,也可以进入全球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充分发挥能源转型的历史机会。
如果此时不进行供给侧改革,我们可以想象,全行业将在未来1-2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持续充分竞争,甚至某些公司加快豪赌,造成社会资源尤其是产业资本及政府资本的浪费。这些资金本该为持续走弱的经济基本面注入活力,而不应该浪费在本已领先的优势制造业上内卷来。
面对如今对“先进产能”并不过剩的判断言犹在耳,但实际我们看到的是所谓先进产能充分释放后也已不再先进,并已过剩。而这些N型产能价格也已“末路狂奔”。
这些先进产能,在未来技术加快迭代背景下甚至有可能不先进了,这些庞大的产能规划势必将在未来成为技术加快迭代的又一个牺牲品。
面对如此窘境,我们何以自缚呢?
我们应该当机立断,进行必要的宏观管理,否则真正积重难返的时候,大量光伏企业破产,才发现造成了更大的代价,而这些代价本可不必要。
我们发现光伏玻璃行业的利润仍能保持较好的水平,甚至独善其身,正是源于这个行业以前的供给侧结果。
五、光伏供给侧如何推进?
通过供给侧改革可以改变或改善上述问题,提高光伏行业全球竞争力,将稳定盈利投入在技术迭代与研发上,使中国优势产业走向更为广泛的全球。具备领先的技术优势的光伏产业才可以穿透贸易壁垒,而不是通过廉价再廉价。
那么如何进行供给侧改革?参照玻璃和钢铁行业一样。
1、进行整体产能规划顶层设计,对产能盲目扩张进行限制。如果需要技术迭代,则以新产能取代老产能。对于每年新增需求,给予一定的增长宽预期额度。
2、新产能规划统一置于发改委审批。
3、新进入者,在先进技术和迭代上有充分论证后才可进行产能建设。
4、限制光伏行业加大产能建设角度上的再融资和上市。限制地方企业、国有资本参与新的产能建设上来。
5、鼓励光伏行业兼备收购。对于新进入者投入的产线可能更快退出,鼓励通过兼并收购来完成过往的产能扩张目标。
六、市场关注的市场化出清,是真正的市场化吗?
目前官方表态显然更赞成市场化出清,就是由市场调节。
但我们强调过去几年发生在光伏行业当然不仅仅是光伏行业的产能过剩,其实很大程度上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
IPO和再融资的史无前例,造成了市场化的扭曲;地方政府及国有资本地角逐进入,也进一步扭曲了市场化。
资金供给层面超市场化的扩张带来了制造业深度的内卷,并不是真正市场化的结果,而是政策上本就推波助澜的结果。适时收手,并非完全限制市场化,而是迎合市场化的矫枉过正行为。
我们需要不断充分竞争的行业来获得全球市场的领先地位,但我们也不需要一个占据大量社会资源来充分内卷适得其反的先进制造业。我们本该将这些资源投放到更加市场化的方面,来维护经济的活跃和稳定,不是吗?
虽然我们知道廉价的光伏组件有利于国内的能源转型,对于大量国央企电力公司布局光伏能源等极为有利。但我们深知,中国光伏行业是一个能够引领并遍布全球的产品,值得我们重点呵护。
未来将有更大比例的光伏产业出口或产能出海,维持中国光伏产业的竞争优势,不仅仅是依托产能和价格的碾压,而是在长期保持合理利润加快产业迭代和技术攻关的引领上,使其他国家继续望尘莫及,从而突破贸易壁垒,符合我们长期的利益。
就像美国的医药、科技产业一样,攫取高额利润,从而持续引领全球,哪怕是美国的光伏企业一样保持了高额利润。在美国,其自身先进的行业可谓是呵护备至,在中国,当然也同样应该适用,更加值得保护来维系长期竞争优势。
原标题:光伏行业是否需要供给侧改革?如何进行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