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山西省10个被废止的总规模88万千瓦的风电及光伏发电项目完成公示,如果没有异议,这些项目将宣告终结。这些项目涉及山西6个地级市的10个县,其中,山西晋城市项目最多,达到5个,而阳城县独占3个。
一段时间以来,全国多地发通知,要求废止、取消计划中一直未完成建设的风电、光伏发电项目。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项目废止?全国又面临着怎样的问题?
全国多个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废止或调整
4月18日下午,来自山西省能源局的一份《关于对祁县100MW光伏发电项目等风电光伏发电项目拟废止公示》迅速引起多方关注,尤其是在新能源电力消纳空间有限,新能源面临土地、环境等因素制约的背景下,迅速引起业内的关注。
这份公示指出:“为加快推进新能源‘十四五’规划建设进度,实现我省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我局组织各市能源局对已列入年度建设规模项目单位投资不积极、确定无法建设的风电光伏发电项目进行了梳理。相关地市上报拟调整项目清单,经我局汇总,拟将祁县100MW光伏发电项目等12个项目,废止规模88万千瓦。”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到4月24日公示完成。在此期间,项目企业可以提出异议。
山西省能源局有关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我们就一些不开工、不投资、不落实的风电及光伏发电项目,在与项目主体方沟通协商一致的前提下进行废止,从而腾退出一些发电空间给真正有需要的企业去做,盘活这些潜在的资源,推动绿色能源的发展。”
早在去年9月,江西省就开始清理逾期未建设的光伏项目,《江西省能源局关于开展逾期光伏项目清理工作的通知》指出,截至2023年9月30日,纳入2021年竞争优选方案的光伏项目中,有34个项目、装机289.4万千瓦未开工,按照要求现取消上述项目建设规模,腾退相应电网消纳空间。该通知同时指出,对于其余在建项目,考虑到企业已完成较大投资,在企业作出相关承诺后,延期至2024年4月30日,逾期未建成将自动退出电网消纳资源。
紧随江西的步伐,去年10月,安徽省对36个光伏项目进行了调整。其中,19个项目进行了“瘦身”,此外的17个项目直接废止,总建设规模由331.25万千瓦调整为110.11万千瓦,降额221.14万千瓦,降幅达67%。
2022年以来,全国多个省份开始废止“占位”的风电、光伏发电项目,或者调整其规模,涉及江西、安徽、山东、湖北、内蒙古、河北、河南、山西、陕西、贵州、甘肃等多个省份。
清除 “占位”项目有助于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健康发展
山西能源局工作人员介绍,早在今年2月,山西省能源局就下发通知,要求各地级市能源局梳理本区域内的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并对存在上述问题的项目进行协商,提出解决方法。同时,他强调这不是单方面的简单宣布,而是与项目方进行了意见统一。如果对方有前期投资的,要具体分析解决,对于确实没有投资的项目,该废止就废止。
有参与某大型能源集团新能源项目实施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他们曾经多次遇到这样的问题,有的地区风光资源很好,也有电力上网空间,但因为项目建设权被其他公司拿到而无法实施。如果想让其退场,就需要支付一笔不小的“退场费”。山西一县领导也表示,一开始招商引资比较难做,遇到有企业投资新能源项目,就先把项目签下了,但等项目准备好需要开工时,就面临各种问题,最后导致项目被搁置,而毁约重新招商又面临合同违约的问题。
山西、江西都是在清理这些占而不建的“占位”项目。如果说项目“空占”是风电、光伏发电在全国面临的一个问题的话,那么项目“踩线”则是面临的另一个问题。
安徽省能源局指出,调整理由归为“受水利、用地政策调整等原因”。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在线系统监测,我国多个已经建成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正面临着,或曾面临着耕地、林草“踩线”的问题。只是有些项目在建设中完成了土地性质的调整,而有的因面临这样的问题而不敢大胆推进,使得项目“占位”,无法落地。
由于我国国土空间开发一直把握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这使得所有的项目活动都不能越线或踩线。然而,在对待风电、光伏发电上,也面临着政策的收紧和调整。因此,按照新的政策要求及时调整光伏项目,这将给合规项目吃一个“定心丸”,推动项目的落地,从而有利于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健康发展。
原标题:为优质项目拓发展空间,山西废止88万千瓦“占位”风电光伏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