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建设统计数据初步推测:江苏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的潜在容量大约在6500万千瓦,户用光伏潜在容量在2900万千瓦左右。两者相加,总容量接近一亿千瓦。
——江苏省工程咨询中心有限公司能源发展业务部 副主任刘进
2024年4月25日,由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北极星储能网联合主办的“2024分布式光储创新峰会(江苏站)”正式召开,江苏省工程咨询中心有限公司能源发展业务部副主任刘进发表了题为《工商业光储投资现状及政策趋势分析》的精彩演讲,为与会嘉宾带来了关于该领域的前沿信息与深入洞察。
会上,江苏省工程咨询中心有限公司能源发展业务部副主任刘进详细解读了当前的宏观政策背景,深入剖析了江苏分布式光储的发展现状,并对分布式光伏储能的投资效益进行了全面评估。
刘进指出,根据国家公布的建设用地统计数据,我们对江苏屋顶的建设面积进行了初步推测。结果显示,江苏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的潜在容量大约在6500万千瓦。户用光伏容量在2900万千瓦左右。两者相加,总容量接近一亿千瓦。这一数据会根据建设用地的调整而有所变化,每年的具体数值可能会有所差异,但总体变化不是特别大。
关键政策导向方面,目前江苏省对于光伏并网条件并没有对工商业进行限制。然而,对于市场化并网项目和集中式光伏,却有一个前置要求,那就是光伏项目投产时必须同步落实配储要求。配储的功率需要达到10%以上,并且能够满足2小时的容量需求。
虽然目前江苏并未要求工商业配储,但在一些消纳情况不佳的地区,已经开始有工商业配储的政策出台。未来,江苏是否会跟进工商业配储这一制度,还需要结合江苏的分布式光伏发展情况、电网消纳和配电能力来综合判断。
同时,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全额保障性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也带来两个显著的两个变化:一是名称的变化,从全额收购变为了保障性收购;二是保障性收购分为保障性收购电量和市场化交易两部分。
在江苏等省份,绿电交易价格高于上网价格,这使得许多企业愿意参与交易。然而,我们也需要关注到交易价格是否会长期保持高位。如果交易价格出现下滑,将会对工商业的收益产生较大影响。同时,保障性收购的比例是否会逐年退票,这对企业的收益稳定性也是一个挑战。
此外,对于自发自用的光伏项目,虽然看似稳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分时电价政策的调整,直接影响的是折扣电价模式中的电价铆定值,并对光伏收益的影响。这些问题都需要企业在投资光伏项目时予以充分考虑。
同时,刘进还针对当前分布式光储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他指出,消纳问题是行业当前面临的一大挑战。在一些地区,由于接入政策和消纳情况的限制,项目的并网消纳进程变得异常困难。江苏,由于用电需求大,通道建设相对完善,项目并网相对容易。但长远来看,随着光伏装机容量的不断增长,消纳风险仍需考虑。而且,通过采用集中式汇流提高电压等级虽然可行,但成本高昂,这一路径的可行性仍需进一步探讨。
成本问题同样是行业发展的一个关键难题。当前,工商业分布式中间费用高昂,占总成本的20%左右,这种资源商和中间商的存在导致了行业发展的“畸形”。中间商收取的资源费用过高,使得真正投入到项目建设和运营的资金减少,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而储能方面,尽管成本有所下降,但盈利状况仍然不佳,需要在综合考虑中寻求平衡。
资源问题也是行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环。不同地区屋顶、企业资源良莠不齐,直接影响当地开发力度,且部分地区,分布式光伏接入间隔有限,一般超过2MW以上需要高压并网,部分地区1.5MW以上需高压并网,也加大了投资企业的成本。因此,在项目开发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资源因素的影响,做好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
展望未来,刘进先生提出了分布式光储行业的三大发展趋势。一是光储成为大势所趋。尽管江苏目前尚未要求分布式光伏配储,但配储将成为未来的大势所趋。无论是政策引导还是经济算法的需求,一旦电价调整,都需要我们搭配储能,以调节并网时间或售电时间,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二是技术革新成为必然路径。随着光伏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行业同质化竞争问题日益凸显。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产业端需要不断进行产品迭代和技术更新。这将有助于降低终端用户的用电成本,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优化管理成为盈利关键。比如通过引入第三方运维等专业化服务,可以确保项目运行的高效稳定,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同时,建立更广泛、更便捷的资源开发渠道,有助于减少中间环节的非技术开发成本,提高项目整体效益。
此外,在电力交易市场日益成熟的背景下,做好参与市场的准备、开发生态环境属性价值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比如,当前江苏部分地区由于用能指标紧张,一些大型项目难以落地。如何有效开发和利光伏项目生态环境属性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包括未来的碳足迹,江苏出台了碳足迹的核查,如何运用好绿证和碳足迹管理,也成为我们探索新的增长点和发展机遇的关键所在。
原标题:江苏分布式光伏市场潜力约为一亿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