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7日,TCL中环董事会审议通过一项议案,批准了一项令人瞩目的计划,即同意公司使用最高额度不超过100亿元自有资金购买理财产品。而在去年10月TCL中环曾发布公告,拟用5-10亿回购公司部分社会公众股份。截至2023年4月30日,TCL中环累计出资6255.80万元,通过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回购公司股份4999968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0.1237%。
然而,这一举措引发了部分股民的疑惑。要知道,在A股公司2024年度闲置资金理财中,仅有12家的额度大于或等于100亿元。TCL中环在2024年第一季度处于亏损状态,且正处于光伏行业周期底部,为何如此巨额的闲置资金不投入研发或用于回购股份呢?
公司财务状况剖析
公司2023年年报和2024年一季报揭示出一些令人关注的情况。公司2023年净利润为34.16亿元,同比却出现了高达49.9%的降幅,净利润大幅下滑的原因主要是硅片大幅降价以及资产减值损失较大。2024年一季度,公司净利润更是惊人地转为负数,达到负8.8亿,这主要是硅片大幅降价所致。
截止5月8日,TCL中环股价和市值距离曾经的最高点均已接近“膝盖斩”。2023年4月股价最高涨至40.1元/股,一年后为10.40元/股。2022年7月市值超过2000亿元,不到两年蒸发1500亿元,仅为420.48亿元。
行业深陷底部困境
2024年第一季度,120家光伏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总计3143.69亿元,同比下降了15.47%,归母净利润合计仅为135亿元,同比锐减71.98%;而2022年同期光伏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了35.81%和 54.98%。
具体到企业层面,2024年一季度有64家光伏上市公司的营收出现下滑,其中32家光伏公司降幅超过30%,12家企业降幅更是超过50%,这些企业几乎涵盖了各领域的龙头企业。隆基绿能的营业收入为176.74亿元,同比下降了37.59%,还出现了23.5亿元的净亏损。
盈利状况更是惨不忍睹。2024年一季度有73家光伏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出现下滑,其中57家光伏公司降幅超过30%,46家企业降幅超过50%,26家企业降幅甚至超过100%。
一季度,光伏企业集体遭遇“滑铁卢”,而这背后,是不可忽视的光伏周期的强大力量在作祟。
光伏产业兼具成长性和周期性两大特点。其成长性源于高经济性驱动下终端装机需求的迅速扩张。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全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增长了近40倍,目前已成为仅次于火电的第二大能源形式。
2024年一季度终端装机仍保持着稳步上升的态势,一季度全国累计新增装机达到45.74GW,同比增长35.9%。一季度我国光伏组件出口量为59.85GW,同比增长27.4%。预计2024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将达到525GW,环比2023年增长33%。
周期性则如影随形,与行业发展相伴相生。国内历次光伏周期的主导因素呈现出由“政策驱动”到“市场驱动”再到“技术驱动”的变化特点。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分别达到143万吨、622GW、545GW、499GW,同比增幅分别为66.9%、67.5%、64.9%、69.3%。产业链供需比却从2023年6月的1.02:1转变为年末的2:1。
目前光伏行业供需错配的现象依然没有得到改善,各环节价格走势持续低迷,组件价格连续走低已突破部分企业盈亏平衡点,行业基本面仍有待修复。
光伏企业如何淬炼穿越周期的力量
截至 2024 年一季度末,光伏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产能规模竟然已突破 1000GW,供给侧与终端装机之间出现了阶段性的供需错配现象。当前,光伏行业仍深陷于市场周期的底部,落后产能正在加速淘汰,这也推动着行业迈入了以创新引领的技术迭代周期,对企业在产品技术创新能力、工业能力、运营能力、全球化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全方位的严峻考验。
即便行业再怎么大洗牌,通威、隆基、晶科等龙头企业也绝不会被轻易淘汰出局。像这样一体化、全球化的头部企业,必定会成为穿越周期的最终胜者。
在经历了行业加速优胜劣汰的激烈淘洗之后,产业链头部厂商将在市场导向和企业内在驱动的双重作用下,积极推进技术升级,努力实现增效降本。并且凭借着自身在技术、成本、产能配套、市场布局等方面的优势,以及强大的资金实力和自我造血能力,在行业洗牌期进一步增强竞争力,巩固自身的龙头地位。
企业不应拘囿于短期利益之桎梏,而应高瞻远瞩于长期发展,尊重周期,与时舒卷,以创新为楫,抚平周期之波澜。
原标题:光伏行业集体“滑铁卢”,如何淬炼穿越周期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