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要发得多,也要卖得好、送得远。
西北地区多省新能源装机规模超过省内最大用电负荷,单省调节资源已无法适应波动性强的新能源消纳需要,必须靠高效灵活的省间电能交易辅助。
近年来,国网西北分部积极完善交易机制,修订灵活调节资源容量市场运营规则,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采用中长期弹性交易、绿电交易、“能量换容量”等机制,推进西北新能源市场化消纳水平快速提升。
电网头条全媒体平台推出“风光这边独好”系列报道,展示国网西北分部积极服务西北区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生动实践。今天刊发第三篇——余缺互济 “换”出市场。
交易弹性灵活
用电“量足价稳”
西北地区地域辽阔,新能源发展迅猛。同时,资源和负荷的时空差异性,使得西北各省(自治区)之间电能余缺互济的潜力较大。
除了可能的“潜力”,还有现实的“需求”。近年来,西北各省(区)社会用电需求快速增长,多省最大用电负荷已接近或超过常规发电装机,用电晚高峰时段系统保供裕度高度依赖新能源,电网供需平衡呈现出概率化特点。
要想让西北地区的新能源得到最大程度优化配置,高效、弹性、有序的交易机制至关重要。
对此,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西北分部主任、党委书记李永莱表示:“要加快区域内省间市场建设,构建高比例新能源电力市场体系,做好中长期与短期,跨区、跨省和省内市场交易协同。”
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市场交易六部主任孙骁强介绍:“西北各省间资源禀赋、经济结构之间也存在差异,省间交易也有助于降低用电成本,实现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
近年来,国网西北分部积极推进中长期弹性交易机制。
“我们允许售购双方在交易公告中事前约定‘弹性’触发条件及调整规则,解决送端省保供顾虑。”孙骁强介绍,“同时,提前锁定一定交易电量,也降低了短期市场上高价买电的风险,保障了省内用电‘量足价稳’。”
今年1~4月,西北电网完成新能源省间市场化交易电量29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占国家电网公司系统新能源省间市场化交易电量的45%。西北电网清洁能源大送端作用凸显。
4月份,西北电网省间中长期弹性交易完成结算电量15亿千瓦时,月均交易执行率达到95%。目前,西北区域有75%的跨省交易采用了弹性交易机制,送受双方成功实现了“双赢”。
能量换容量
保供更有底
以前的交易是电量交易,实施分时段电力交易后,电量交易慢慢转变成电力交易。“能量换容量”,是电量和电力之间的交易。
西北电网各省能源结构存在较大差异。青海作为传统水电大省,近年来受流域来水偏少形势影响,水电发电能力下降,影响电力保供。也就是说,缺电力。陕西是典型的火电大省,夏季高峰时段存在短时缺电,但在其余时段发电能力还有富余,也就是缺电量。
为更好协调调度资源,国网西北分部推行“能量换容量”交易机制,发挥省间资源互补优势,实现送、受端省份电力保供共赢。
“去年,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市场通过‘能量换容量’帮助我们提前锁定了50亿千瓦时保供电量,有效支援了青海电力保供。同时,青海发电企业通过高峰时段支援其余省份,也在服务电力保供大局中发挥出自身作用。”青海能源局运行处负责人说,“有了去年的良好示范,今年‘能量换容量’规模继续扩大,在年度市场上签约电量105亿千瓦时,我省电力保供更加有底了。”
绿电交易突破
助力低碳转型
为进一步助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国网西北分部还积极推动跨区、省间绿电交易。
3月29日,北京电力交易中心“e交易”平台发布2024年4~12月“甘青宁新送陕”省间绿电集中竞价交易结果,共计成交电量34亿千瓦时。这是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内单笔电量最大的省间绿电聚合交易,预计为新能源企业带来绿色环境价值8000余万元。
近年来,西北地区完善跨省跨区绿电交易机制的发展脉络深深印刻在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市场交易六部处长贺元康脑海中。
“去年,我们协调开展了西北区域首笔跨省绿电交易、首笔主动放弃中央补贴新能源跨省绿电交易,促进能源绿色消费,减轻中央财政补贴压力。今年,我们还协调开展了首笔多省份集中竞价跨省绿电交易,交易范围、参与规模、成交电量均实现更大突破。”贺元康感慨道。
2023年,西北区域完成绿电交易电量108亿千瓦时,其中,省内绿电53亿千瓦时。另外,西北丝路沿线的风光还通过绿电交易成功助力2023年杭州实现“绿色亚运”。
2023年,西北电网新能源跨省跨区交易电量达970亿千瓦时,占西北新能源年发电量的近三分之一。
山野青绿如画,晴空一碧如洗。
排排风机矗立,片片光伏生辉。
十几年前一望无垠的沙漠、戈壁和荒滩上,如今已建成全球近十分之一的风、光装机。
以“新”赋能,规划引领;
电上“高速”,有智有方;
余缺互济,“换”出市场。
如今广袤的西北大地,正是一片大好“风光”。
原标题:国网西北分部积极完善电力交易机制 提升西北地区新能源消纳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