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 正文
 
储能市场向好信号明显,但仍面临哪些挑战?
日期:2024-06-03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sy_huamengqi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十四五”以来,新增新型储能装机直接推动经济投资超1000亿元,新型储能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在多重利好因素的推动下,2023年新增投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近3倍于2022年水平。业内人士预测,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将达36GW。

01

向好信号明显

同花顺数据显示,2023年排名前十的储能企业,营收全部在500亿元之上,依次分别为比亚迪、宁德时代、紫金矿业、洛阳钼业、上海电气、天合光能、阳光电源、华友钴业、正泰电器、均胜电子。这10家头部企业合计营收为19626.3亿元。

与此同时,2023年以来,多起储能企业融资事件金额在亿元以上。截至2023年年底,共统计融资总额达534亿元(不含上游材料端融资事件),涉及领域包括钠离子电池、PCS、便携式/户储系统、储能安全、电池回收等。

储能板块上市公司2024年一季度业绩公告出炉,宁德时代(净利润105.1亿元)继续保持行业龙头地位;排名第二至第五的企业分别为比亚迪(净利润45.69亿元)、阳光电源(净利润20.96亿元)、洛阳钼业(净利润20.72亿元)、正泰电器(净利润10.81亿元);排名第六至第十的企业分别是亿纬锂能(净利润10.66亿元)、汇川技术(净利润8.111亿元)、中天科技(净利润6.361亿元)、藏格矿业(净利润5.293亿元)、华友钴业(净利润5.224亿元)。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刘锦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期储能板块的发展反映出以下趋势。一是技术创新驱动促进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先进的储能技术能显著提升系统效率,降低成本,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二是市场需求不断增长。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电网对储能需求的增加,储能市场的需求量大幅上升。尤其是光伏、风能等间歇性能源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储能技术的应用。三是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

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储能板块上市公司第一季度的财报数据亮眼,大部分企业实现了盈利,其中不乏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超100%的企业,这显示了储能行业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投资价值。

02

仍存多项挑战

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新型储能持续快速发展,已投运装机超过3500万千瓦。有数据推算,2024年我国新增装机将超过35GW,将连续第三年单年新增装机超过累计装机规模。

而在近期,亿纬锂能高管向机构投资者表示,目前公司储能电池订单是饱和的,预计2024年全年将保持30%—50%的增速,对储能出货量规划目标在50GWh以上。

整体来看,储能的“蛋糕”在越做越大,但从储能产业链上市企业2023年度及2024年一季度报告来看,随着储能市场竞争加剧,企业之间盈利差距有所拉大,有些企业日赚超亿元,有些企业则连年亏损甚至被淘汰出局。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当前储能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在于新进入企业较多,行业面临着竞争加剧的局面。

刘春生认为,当前储能技术的成熟度有待提高,尤其是在大规模应用和经济性方面,需要进一步的技术创新和突破。此外,储能行业的市场竞争日益加剧,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要关注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还要注重成本控制和市场拓展。

刘锦涛表示,一是标准化程度有待加强。储能技术涉及电池、电力电子、系统集成等多个领域,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缺少统一的技术标准,储能系统特别是电池系统的安全性也至关重要,但安全标准并不一致。二是部分应用领域成本仍较高,在技术仍然处于创新迭代的过程中,不同企业所需花费的初始投资和运维成本存在较大差异。三是电池性能的进一步提升较为困难。尽管电池技术在不断进步,但在能量密度、充放电速度和寿命等方面仍存在瓶颈。现有的锂离子电池技术在能量密度上越来越接近极限,未来需要突破性的新材料和新技术来进一步提升电池性能。

03

有望领跑全球

从一季度储能板块上市公司的财报数据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明显的行业趋势和企业的强劲表现。宁德时代、比亚迪和阳光电源以惊人的净利润占据行业前三甲,其中宁德时代更是以105.1亿元的净利润领跑全场,显示出其在储能领域的强大竞争力和市场地位。而亿纬锂能虽然位列第六,但其一季度的储能电池出货量却实现了惊人的增长,同比增长率高达113.11%,这足以证明其在储能市场的活力和潜力。

亿纬锂能的强劲表现并非偶然,其一季度销售毛利率高达17.64%,这得益于其储能电池订单的饱和状态以及持续优化的成本控制能力。展望未来,亿纬锂能更是雄心勃勃,计划在2024年实现50GWh以上的出货量,并逐步提高储能系统的交付比例。这一目标不仅彰显了其对自身实力的自信,也预示着储能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与此同时,欣旺达、国轩高科等其他储能企业也在一季度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些企业通过不断创新和优化产品,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了营收和净利润的双增长。而远景动力等企业在海外市场布局方面的成功经验,也为整个行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企业在全球储能锂电池出货量中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占比超过90%。这一成绩的背后,是中国储能电池企业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加速进军海外市场的结果。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储能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为中国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综上所述,储能市场虽然时而低迷,但总体上呈现出强劲的复苏态势。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扩大,我们有理由相信,储能板块将继续保持其繁荣态势,为投资者和企业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机遇。

原标题:储能市场向好信号明显,但仍面临哪些挑战?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贤集网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