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 正文
 
“碳”见未来经济增长点,氢能、储能等气候科技产业链聚上海
日期:2024-06-11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zhongqing_ypp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我国气候科技产业已进入大规模高质量跃升发展阶段,正在上海举行的2024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下称“碳博会”),成为观察该领域最新进展和未来探索方向的窗口。

6月5日—8日举行的碳博会上,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家企业集中亮相,共同展示、探讨如何“走向碳中和之路”。

安永6日在碳博会上发布的《新质扬帆,面向2060的中国气候科技产业(2024版) 》(下称“白皮书”)称,中国气候科技产业正凭借强大的“中国制造”在全球气候科技产业中实现局部领跑,并深刻地将“中国制造”嵌入全球气候科技产业的产业链供应链中,在全球气候科技产业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同时,白皮书称,前瞻性地规划和布局中国气候科技产业对于重塑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优势至关重要,不仅有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还能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气候科技产业企业还将持续布局碳跟踪、碳捕获、碳储存和碳交易等领域,深耕中国气候科技产业细分领域上下游的创新技术。

气候科技产业产业链集聚


气候科技产业的主要赛道包括光伏储能与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风电、水电、氢能与生物质、节能环保产业等。白皮书显示,如今气候相关科技及其产业链云集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等领域尤为突出。

此次碳博会上也可以看到,除了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以外,更多了全产业链的展示。

康明斯首次展示了世界领先的Accelera零碳动力链,包括燃料电池系统、氢存储系统、传动系统,形成了零碳动力解决方案。展台上,一辆配装了HD150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氢能源重卡亮相,标载续航里程可达350-500公里。工作人员介绍称,这是目前同规格中首款能够量产的氢燃料电池牵引车,目前正在路试,即将投入使用。

作为零碳动力链的核心组件,HD150氢燃料电池发动机以大功率、高效率、低氢耗、安全可靠的特点,可以为包括重载渣土、港口集卡、普货运输、煤炭钢铁等中重型运输场景提供零碳解决方案。

数据显示,在上海地区,康明斯驱动的氢燃料电池公交车项目、城市绿色清运渣土车项目已累计安全行驶里程超过1100万公里。其中,其驱动的临港在运行公交共72辆,根据运营监测数据,这批公交的百公里氢耗为4.86公斤,优于行业水平约8%。在近两年的运行时间里,这批清洁能源公交车实现了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已实现减碳6032吨。氢燃料电池渣土车项目作为上海地区率先商业化运营的新能源车辆,预计5年内可以实现减碳超过20000吨。

与此同时,氢晨科技、美克生等近30家临港新片区企业全景化展现了“制-储-运-用”氢能全产业链的技术成果和氢能储能产业链图谱。

白皮书称,中国氢能经济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这一转变也为气候科技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氢燃料电池车产销量为5843辆,较同期增长72%。

特斯拉则携全品类可持续能源解决方案亮相碳博会,集中展示了光储充解决方案、电动车三电系统解构,还有Model Y和Model 3等车型以及车机游戏互动体验和Cyberquad儿童车、赛博越野车,其中,1:1还原的最新商用储能系统Megapack在本次碳博会首次展示。

一台Megapack能存储近4000千瓦时的电,可供3600户家庭一个小时的用电。今年5月23日,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正式开工,预计2025年一季度投产,投产后Megapack年产量有望达1万台。

“中国气候科技企业在局部实现全球领跑,主要基于中国广泛的商业场景、巨大的消费需求,以及中国的工程师红利,推动中国在气候科技未来技术研究领域的快速迭代发展。”安永硬科技行业中心审计主管合伙人汤哲辉对第一财经表示,但同时也要看到,气候科技相关技术全球竞争非常激烈,需要中国推进更高水平的开放,依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吸引全球优质的要素资源进入生产、研发体系,推动我国形成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产业链的优化和创新链的提升。

临港新片区集聚了大量前沿产业、绿色产业,也因此,临港集团成为此次碳博会规模最大、案例最多、展陈方式最多元的参展主体之一。

临港集团绿色发展与标准创新部总监孟祥生表示,临港集团展区携手旗下园区、领军企业、生态伙伴等200余家公司参展,参展企业数量占到了本次碳博会的25%;展示了200余项绿色低碳前沿技术、创新产品、示范场景,占到了本次碳博会的20%。

临港也是上海绿色发展的示范场。临港集团总裁翁恺宁表示,未来,临港集团将把绿色低碳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攻方向,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临港智慧。

工业减碳加速

气候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在推动工业减碳加速。

工业生产碳排放量约占我国总碳排放量的28%,是节能减碳的主要战场,推动工业向绿色低碳转型的任务十分艰巨。

《“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工业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绿色低碳技术装备广泛应用,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绿色制造水平全面提升,为2030年工业领域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其中,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重点行业碳排放总量控制取得阶段性成果。

安永硬科技行业中心审计主管合伙人汤哲辉对第一财经表示,通过先立后破,发展新质生产力来推动传统产业向安全、高效、绿色进行转型。比如在合成生物与CCUS技术结合领域,已经有中国企业将工业尾气用来制造蛋白质,并完成了万吨级的产能部署。

“中国每年至少可产生约1.2万亿立方米工业尾气,如将这些工业尾气采用生物发酵技术进行高效清洁利用,可年产乙醇梭菌蛋白1000万吨,也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5亿吨。”汤哲辉说。

此外,加强碳足迹核算也是推动重点行业减碳的重要举措。

上海易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易碳数科”)是一家专注于工业制造业碳排放数据量化云计算的互联网公司,其钢铁行业客户覆盖了全国40%以上产能。易碳数科副总裁张朝漾说,目前,钢铁、有色金属等基础原材料行业,对碳足迹核算的需求比较迫切,因为如果基础原材料的碳足迹核算不清,后续终端产品的碳足迹也就无从核算。

与此同时,我国产品在外贸出口方面还面临着诸多碳壁垒,“如果产品缺乏碳足迹,出口到欧洲可能会受限,这倒逼企业重视碳足迹核算。”张朝漾表示。

不过,在碳核算中,目前经常引用的数据来自于欧洲的一些商业数据库,有些是十几年前的数据,且当时的工艺比较落后,不符合目前中国工业企业快速提升的技术和工艺水平,因此,易碳数科也在积极搭建中国本土的数据库。

本次碳博会上,易碳数科的高质量本土LCA数据库首次亮相。该数据目前覆盖电力、煤炭、原油等基础能源,采矿、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基础原材料,以及运输、废水处理、固废处理等基础行业数据,涉及4000多种细分产品类别,按季度高频更新。

“目前数据库有12000条基础原料+基础能源数据,年底可以做到20000条以上的高质量分组数据。”张朝漾说,这是目前中国本土最大的数据库,也是按照国际最高标准搭建的数据库。更关键的是,其中80%数据源以企业近三年的实际生产数据经过认证后得到,是真正来自企业生产一线中积累的数据。

白皮书称,气候科技产业的兴起将带动一系列产业链的发展和融合,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对国民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一方面成就了汽车的智能化发展,另一方面也成为大量跨界技术的应用舞台。“光伏+”模式使光伏技术与其他能源技术、行业或领域相结合,实现多能互补,多样化的光伏发电应用模式将促进建筑、 农业、水利工程等行业发展的同时推动转型升级。

作为全球供应链重构的一部分,近年来中国气候科技产业企业加快海外布局,以规避单一市场的政策风险,全球气候科技产业链上中下游供应环节都有龙头企业为中国公司。

安永大中华区业务主管合伙人毕舜杰表示,科创出海是气候科技产业的另一历史性机遇,加快海外布局提升中国气候科技产业企业全球影响力与市场份额,也是中国迈向“气候科技强国”的必经之路。 

原标题:“碳”见未来经济增长点,氢能、储能等气候科技产业链聚上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第一财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