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 正文
 
最火爆和最昂贵的光伏盛会之下的 8 点冷思考
日期:2024-06-19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sy_huamengqi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仿若黄粱一梦,光伏行业从烈火浇油的疯狂到进入冰冻期的哀嚎,也就用了不到2年时间。

现在摆在所有光伏从业者面前的是产能过剩和日益惨淡的二级市场走势。新能源正前方作为行业和资本市场观察者,更是深刻感受到了去年以来市场对于光伏行业的迷茫、顾虑和担忧。

为了更近距离看清楚光伏行业的当下的真实境况和未来,leo前几天去上海参加了2024年SENC上海光伏展,几天的展览逛下来,确实对行业也有了一些新想法。上次已经发了短视频跟大家粗略分享了,今天再做一些补充。

光伏展览会逛下来,最直接的感受和想法是— —大!

01大而不倒

无论是国家会展中心,还是这次光伏大会的规模,都是巨大的。根据这次光伏展览组委会的数据,光是参展的企业数量就超过3500家,参展人数预计超过50万。事实上,根据网友爆料的数据,这次的展会最终观众人次超过80万人次!

如果这个数是真实的,无疑这一次光伏展会就是历史上规模最大,也是最昂贵的。

几千家参展商分布在像迷宫一般的国家会展中心的好几个馆,几天的活动下来,腿都快跑断了,每天都是一两万步的步数。

这种大的背后,是光伏产业已经成长为一个庞大的产业了。

事实也是如此,根据中国工信部的数据:2023年我国光伏行业总产值超过1.7万亿元。

2023年中国GDP为126万亿,也就是光伏产业占了中国2023年GDP的1.35%,这还是去年光伏行业价格大跌情况下的数据。

光伏产业已经庞大到对国民经济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几乎可以说是已经到了大而不倒的地步了,更不要提双碳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光伏又是最具备降本潜力的绿电,产业还在快速发展中,关键即使经过了这几年的狂飙突进,现在在全球能源格局里,占比也就刚超出5%,未来必然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而这,就构成了拉长一点看我们无需担忧光伏行业长期发展的最底层逻辑。

但另一方面,光伏行业虽然已经达到了大而不倒的程度,但什么时候能完全摆脱对于补贴的依赖?什么时候又能摆脱周期的束缚?如何摆脱只会卷规模的同质化竞争?让光伏行业真正的达到企业、社会和投资者三者的利益共赢,这是所有参展光伏企业、政府官员和投资者都值得思考的问题。

02从业者和投资者之间的认知偏差


这几天展会逛下来,另一个感受很深刻,从业者跟行业观察者及投资者这两大群体对于光伏行业当下和未来的看法差距巨大。

现在无论是投资者还是市场观察者,对于光伏行业普遍的感受都是担心:产能过剩、内卷、淘汰、悲观等,构成了这两类人对于光伏产业最主要的看法。

这一点leo从很多参展媒体和观众对于参展企业的提问也可以印证,相比投资者和市场观察者,虽然也有一些行业大佬对光伏一两年内的前景比较悲观,但总体上,光伏企业明显要乐观很多,无论是大家对于这次展会的积极参与,还是跟这些企业交流的时候,都可以看出来。

也许有些朋友会说,光伏企业自然会比较乐观,或者说他们悲观也没用,更不要说参展时不可能露出太悲观的情绪,但leo个人认为最主要原因还是光伏从业者们经历了几轮光伏行业的周期,对行业的起起落落已经习以为常了,很多企业也已经提前做好了充分的应对准备,自然也就不像投资者和观察者们那么悲观了。

03N型时代已经来临!


P型向N型转型是这两年光伏行业讨论和聚焦的主题,这次展会逛下来,新能源正前方的想法是:P型向N型转型不再是一个议题,而是N型时代已经实实在在的来临了,留给P型的时间真的是不多了,还不转型,或者还没有转型成功的企业越来越危险了!

这次展会,无论是主材,包括硅料、硅片、电池和组件,还是各种辅材,无论是展品,还是产品发布,基本都是N型产品,P型几乎是“一件难求”,这一点在组件端最明显,基本上展品除了topcon就是bc产品。

关键N型对P型的替代,从数据上也可以得到验证。

根据捷泰科技在发布会上分享的数据可知:2023年TOPCon的出货渗透率达到了24%,但2024年渗透率有望达到70% !


N型产品正在以势不可挡的趋势加速对P型产品进行替代,其中又以TOPCon产品最为凶猛,对于行业里的玩家而言,N型转型已经是一个生死攸关的必选题,无非选择N型哪种路线而已。

04恐怖的中国供应链

这几年地缘政治风险越发凸显,市场对于中国制造被替代的顾虑越来越大,导致很多制造业(包括光伏)在估值上受到了一定的压制。

但几天的展会跑下来,新能源正前方越来越坚信,中国的供应链能力绝非其他国家可以轻易替代的,市场对于脱钩风险的反应,过激了!

中国在供应链方面的实力实在太恐怖了,几乎光伏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在展会上找到参展企业,而且还不止一家,其中又不乏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很多巨头企业。

根据组委会数据,此次参会的企业数量超过3500家。要知道参展的成本并不低,摊位费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少的也要几万。再加上各种物料费、差旅费之类的,上百万再正常不过了,即使非常小的摊位,也要几万块钱。来参展基本就是进行品牌曝光和实力展示而已,更多数的企业并没有来参展。

由此可见中国供应链实力的恐怖之处,可以说,只要全世界还需要发展光伏产业,就离不开中国供应链,就离不开中国光伏企业。

投资者们对于中国供应链,对于中国光伏企业,还是要多一点信心。

05新兴发展市场潜力巨大

根据组委会的预测,这次光伏展会将吸引超过50万观众,新能源正前方注意到来参展的不乏很多外国观众,外国人里又以印度人为多,这背后是印度光伏市场的快速爆发。

莫迪政府在2021年就提出了“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达到50%”的目标,而光伏则被视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中之重。在该国“2022-2032年国家电力计划”(NEP)中,规划2026-2027年光伏累计装机要到达185.6GW,占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的55.1%,到2031-2032年进一步增至364.6GW,接近当前装机水平的4.4倍,占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的61.1%。

印度光伏累计装机规模自2018年起就进入了全球TOP5之列,截至2023年底光伏装机总量达72.8GW,仅次于中国、美国、日本、德国(同口径我国截至2023年底光伏装机609.4GW,接近印度的8.4倍),2022年其年新增规模更是仅次于中国、美国,位居全球第三。

虽然去年因为种种原因装机量增速不及预期,全年光伏新增装机容量仅7.5GW,同比下降了44.1%。但2024年一季度,新增装机量超过10GW,同比增长了近400%,环比2023年Q4更是飙升414%,不仅创下了迄今为止最高的单季装机纪录,还实现了“单季超全年”。

莫迪政府已经赢得连任,正在继续大力推进印度制造,在印度依然存在电力缺口,政府又在力推绿电,印度地区又有丰富光照资源的情况下,印度光伏市场需求后续还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拉美、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跟印度市场的情况类似,光伏在这些地区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国内越来越卷的情况下,出海就成为必选项,这些市场则是必争之地。

06行业产能是个谜

作为新能源行业,尤其是光伏行业的观察者,新能源正前方也非常关注光伏产业当下产能过剩的问题,所以借着这次参会,跟很多光伏行业内的朋友对此进行了交流,最后得出了一个非常尴尬的结论:就像女人对于男人是一个谜一样,行业里究竟有多少产能,对于行业从业者而言同样是个谜,没有人确切知道行业产能究竟有多少。

虽然行业已经出现了阶段性产能过剩,但很多企业的想法依然是尽量募资,减少资本开支,熬死竞争对手,激进的还在逆势扩张,竞争根本停不下来。

这一点从这次展会里,行业巨头们依然大张旗鼓地参会其实也可以看出来,除了ST爱康那样的,其他的不管当下底子如何,至少从展会上来看,都还是一副光鲜亮丽的感觉。

而行业比较高的集中度也决定了,即使现在行业里有一些小企业挂掉了,作用也是不大的。除非行业里巨头倒下,不然对于产能的去除作用不大。

但这谈何容易,结果就是,除非出现强制关停政策,不然行业这种产能阶段性过剩问题中短期很难真正解决,行业大概率要走L型底,而且这个底部很可能比想象中的要更长。

07风光的表面下的隐忧

根据组委会和从业者爆料的数据,此次展会,无论是参展企业数量,还是参观人数,抑或是参展费用,都是史上之最。这很容易给人一种错觉:不是说光伏行业压力很大吗?怎么光伏展这么生猛?

但实际上,就像很多光伏企业去年上半年的业绩依然表现生猛,却只是2022年订单的延续而已,光伏展也是如此,根据参展企业的爆料,很多展位去年上半年就确定下来了,费用已经缴纳完毕,这部分费用是不退还的,此外很多物料也要提前定制,同样不退费。

结果就是,到了下半年,很多企业财务状况出现变化,除非像st爱康那样的,不然退展也不现实,毕竟大部分费用都已经花出去了,只能咬咬牙再出一点差旅费到会场撑撑场面,至少可以让外界看到自己还活着,甚至还活得不错的样子。

但实际上,很多企业的订单、现金流压力等已经越来越大,甚至对于一些企业而言,2024 SNEC于它们,就如同那烟花一样,最绚烂的表演过后,就是无尽的暗夜。

08光伏同质化死结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光伏展一日是看不尽的,但看来看去都大差不差倒是事实。

几天的展览跑下来,对于光伏行业的同质化问题感受非常深刻,无论是技术,还是产品,都很难真正拉开差距。

这一点也是各家销售都在吐槽的,基本没啥多大的差异化,就是拼价格,谁的价格更有优势,谁的订单就越多。

结果就是只能拼规模,希望通过规模挤出成本优势,于是行业顺周期的时候,都是各种想办法拼命扩大规模。

虽然产能的快速扩大带来了产业链成本的快速下降,有可能带来下游需求的快速增长,但价格端的下降幅度超过需求的增长幅度,卷价格就成了必然,行业又被迫进入新一轮周期,如此循环反复。

这不禁让人思考:光伏行业是否存在通过技术和品牌做出差异化竞争的可能性?从过往的历史来看,挺难的,但行业里确实也有一些企业在努力探索着。

比如捷泰科技就洞察到了N型时代,光伏电池由幕后走向台前的全新时代机会,2023年11月,发布了首个N型电池片产品品牌MoNo 1后,这次2024 SNEC展上发布了"MoNo 2”,而且展台上还设置了JT inside联合品牌战略专区,联名展示采用了公司高效电池片产品的客户组件。


很显然,就跟宁德时代一样,大家都在学英特尔,希望藉由对终端客户的影响增强对下游客户的话语权。

捷泰科技的探索会不会是一条出路,尚不得而知,但至少值得期待。

光伏产业的同质化不应该成为一个死结,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光伏的周期问题也近乎无解。

09写在最后

几天的展览逛下来,光伏的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都有所体现,最终感觉其实挺五味杂陈的。一方面热闹喧嚣的会场,让人欣喜于光伏行业如今巨大的规模;另一方面,掩盖在热闹背后的问题,一时半会都很难有真正的解决办法。

只能说,乐观一点看,中国光伏行业已经今时不同往日了,如今的中国光伏产业已经庞大到相当程度,不再是三头在外的局面,而是对全球光伏产业具备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当下也许会遭遇一些困难,但困难再大,也不可能比十几年前还大?

在双碳战略成为全球共识,光伏依然是最具备降本潜力的绿电,光伏发电占全球能源占比体量依然很小的情况下,对于光伏产业,尤其是中国光伏产业,我们还是可以多一些信心的!

原标题:最火爆和最昂贵的光伏盛会之下的 8 点冷思考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新能源正前方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