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 正文
 
光伏行业严冬逼近,企业如何“抗寒”自救?
日期:2024-07-02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sy_huamengqi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面对全行业的低迷,龙头企业、中小型企业以及个人创业者如何在寒冬中自救,找到生存之道,成为了当下最为紧迫的问题。

光伏行业正在经历“寒冬”

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光伏行业进入了一个严峻的寒冬期,这一寒冬不仅对各大光伏企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引发了整个行业的深刻反思和变革需求。

1.价格持续下跌

光伏行业的价格下跌是寒冬最直观的表现之一。从硅料到组件,各个环节的价格在2023年持续走低。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硅料和硅片的价格相比年初已经下跌近40%,而电池和组件的价格也下跌了约20%。更为严重的是,与2022年一季度的高点相比,硅料和硅片的价格下跌超过80%,电池片的价格下跌超过60%,组件的价格几乎折半。

在今年二季度,N型组件的价格更是跌破了0.8元/W的心理关口。这种大幅度的价格下跌不仅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还使得很多企业不得不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产品,导致全行业陷入亏损的泥潭。

硅料方面,价格已经跌至4.3万元/吨以下,这个价格水平已经低于所有在产企业的现金成本。硅片价格也全面跌破2元/片,电池片和组件的价格同样大幅下滑。整个产业链几乎都处于亏损状态,这不仅使得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还打击了市场的信心。

2.企业巨额亏损

光伏行业的寒冬不仅体现在价格的下跌上,还表现在企业的巨额亏损上。隆基绿能作为行业龙头企业,2024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亏损23.5亿元,预计上半年亏损额将达到50亿元。如此巨大的亏损使得隆基绿能不得不采取一系列的紧急措施,包括裁员、停产和关闭部分海外工厂。

其他龙头企业如通威股份和大全能源也面临巨大的财务压力。通威股份在2023年全年营业收入下降2.33%,净利润下降48.73%。大全能源的情况也不容乐观,营业收入同比减少47.22%,净利润同比减少69.86%。

不仅龙头企业面临亏损,一些中小企业的情况更为糟糕。例如,ST爱康在2024年6月13日开盘即跌停,股价跌至0.41元/股,面临面值退市的风险。ST阳光、ST聆达、ST嘉寓等企业也深陷退市的泥潭。这些企业的退市不仅对它们自身造成了致命打击,也对整个光伏行业的生态产生了负面影响。

3.产能过剩与停产

光伏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由来已久,但在2023年下半年达到了新的高峰。由于市场需求不振,很多企业不得不减产、停产甚至关闭工厂。硅料环节,19家硅料企业中有15家已经实施了检修或停车。组件环节,隆基绿能、晶科能源等龙头企业大幅降低开工率,采取硅料代工、双经销、直采等方式运营。

由于价格不断下跌,库存积压严重。硅料、电池片和组件的库存水平不断上升,很多企业面临库存管理的巨大压力。为了减少库存,企业不得不以更低的价格出售产品,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价格战和竞争压力。

4.跨界企业退出

在光伏行业的寒冬中,不仅传统的光伏企业受到冲击,很多跨界涉足光伏领域的企业也纷纷退出。江苏阳光、LG新能源、奥维通信等超过20家跨界企业相继宣布关闭生产线,停止项目建设。这些企业的退出不仅加剧了市场的动荡,也使得光伏行业的市场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跨界企业的退出主要是由于它们在光伏行业的投资过于激进,没有充分考虑市场的波动性和竞争压力。当市场环境恶化时,这些企业由于缺乏行业经验和资源,很难应对突如其来的市场变化,不得不选择退出。

5.国际贸易环境恶化

国际贸易环境的恶化是光伏行业寒冬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美国将中国光伏产品的关税从25%提高至50%,并对东南亚四国开启新一轮的反倾销调查。这一系列的贸易壁垒措施使得中国光伏企业的国际市场进一步萎缩,市场信心受到严重打击。

国际贸易环境的恶化不仅使得光伏企业的出口受到限制,也使得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布局和投资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很多企业不得不重新评估其全球化战略,寻找新的市场和合作机会。

6.技术创新与成本压力

在价格和成本压力下,光伏企业必须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竞争力。TOPCon、异质结和BC技术成为光伏行业的技术主流,各企业纷纷推出高效电池组件,展示了光伏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例如,晶科能源的TOPCon电池量产效率可以达到25.6%,组件量产最高效率已经达到23.8%。隆基绿能推出的HPBC二代产品,电池效率超过26.5%,成为行业的新标杆。

然而,技术创新也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压力。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当前的市场环境使得企业的资金链更加紧张。如何在保证技术领先的同时,控制成本和提高效益,成为光伏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

光伏行业的低迷引发了从业者的普遍担忧。尽管一些企业和专家对未来持乐观态度,但大多数企业对市场的拐点仍持谨慎态度。通威董事会主席刘汉元预测,最快今年下半年光伏行业的情况会转好,但最悲观的估计是要到明年下半年市场才会好转。

“降温入冬”为什么这么快?

导致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 市场供需失衡

(1)产能过剩

光伏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由来已久,但在2023年达到了新的高峰。近年来,光伏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各大企业纷纷大规模扩产。然而,市场需求未能跟上产能扩张的速度,导致供需失衡。各环节的生产能力远超市场需求,造成了严重的库存积压和价格下跌。

企业在市场高峰期盲目扩产,未能有效评估市场需求的持续性和波动性。例如,隆基绿能、通威股份等龙头企业都进行了大规模的产能扩张,计划通过扩大市场份额来获取更多利润。然而,随着市场需求的下滑,过剩的产能变成了企业的巨大负担。产能过剩导致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价格战愈演愈烈,最终导致整个行业陷入恶性循环。

(2) 价格下跌

由于供过于求,光伏行业各个环节的价格持续下跌。从硅料到组件,价格大幅下滑。硅料价格自年初以来下跌近40%,硅片、电池和组件的价格也分别下降了20%以上。与去年一季度的高点相比,硅料和硅片价格下跌超过80%,电池片下跌超过60%,组件价格折半。这种大幅度的价格下跌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导致全行业陷入亏损。

硅料方面,价格已经跌至4.3万元/吨以下,这个价格水平已经低于所有在产企业的现金成本。硅片价格也全面跌破2元/片,电池片和组件的价格同样大幅下滑。整个产业链几乎都处于亏损状态,这不仅使得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还打击了市场的信心。

2. 国际贸易环境恶化

(1) 贸易壁垒

国际贸易环境的恶化对中国光伏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美国将中国光伏产品的关税从25%提高至50%,并对东南亚四国开启新一轮的反倾销调查。这一系列贸易壁垒措施使得中国光伏企业的国际市场进一步萎缩,出口受阻,市场信心受到严重打击。

国际贸易环境的恶化不仅使得光伏企业的出口受到限制,也使得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布局和投资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很多企业不得不重新评估其全球化战略,寻找新的市场和合作机会。比如,隆基绿能在越南和马来西亚的生产线停工,这不仅影响了企业的产能利用率,还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和市场风险。

(2)全球市场需求波动

全球市场需求的波动也对光伏行业造成了冲击。虽然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在长期看是增长的,但短期内的市场波动和不确定性增加了光伏企业的经营风险。国际市场需求的不稳定使得企业在产能规划和市场布局上面临更多挑战。特别是在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和各国能源政策变化的背景下,光伏企业的市场前景变得更加复杂和难以预测。

3. 技术变革压力

(1)技术升级和创新

光伏行业正处于技术快速升级的阶段。从P型电池向N型电池的转变,以及TOPCon、异质结(HJT)和BC技术的推广,使得企业必须不断投入巨资进行技术研发和生产线改造。这种技术变革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特别是在市场价格持续下跌的背景下,企业的财务状况更加紧张。

技术创新是光伏行业发展的关键,但也带来了巨大的资金压力。企业需要在研发、生产和市场推广方面投入大量资源,才能保持技术领先。然而,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很多企业难以负担这些高昂的研发和生产成本。例如,晶科能源和隆基绿能等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投入巨大,但由于市场需求不振,销售收入难以覆盖这些成本,导致企业的财务压力不断增加。

(2)技术路线的不确定性

尽管技术创新是行业发展的必然方向,但不同技术路线的不确定性也增加了企业的风险。例如,TOPCon和HJT技术的竞争,BC技术的应用推广,各种技术路线的优劣势尚未完全显现,企业在技术选择上的投资决策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

不同技术路线的推广和应用也面临市场认可度和推广速度的问题。企业在选择技术路线时需要考虑市场接受度、技术成熟度和成本效益等多方面因素。然而,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和技术发展的快速变化使得企业在技术选择上的决策难度增加。例如,隆基绿能在HPBC二代技术上的投资虽然在技术上取得了突破,但市场的接受度和推广速度仍存在不确定性,这增加了企业的投资风险。

4. 政策变动

(1)政策支持的波动

政府政策对光伏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国内外政策支持力度的变化直接影响了市场的投资和发展方向。政策支持的波动使得企业在长期规划和投资决策上面临不确定性,增加了经营风险。

光伏行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然而,政策的频繁变化和支持力度的不确定性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例如,国内光伏补贴政策的变化,使得企业在市场布局和投资决策上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同时,国际市场上各国的能源政策变化也影响了光伏企业的出口和海外投资。

(2)环保和能源政策

全球范围内的环保和能源政策变化也对光伏行业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各国对可再生能源的扶持政策、碳排放政策等,都直接影响了光伏产品的市场需求和价格。同时,环保政策的变化也带来了生产成本的波动,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环保和能源政策的变化直接影响了光伏企业的市场需求和成本结构。例如,欧洲各国对可再生能源的扶持政策和碳排放政策的变化,直接影响了光伏产品在欧洲市场的需求。同时,环保政策的变化也对企业的生产成本产生了影响。例如,环保要求的提高,使得企业需要在生产过程中投入更多的环保设备和技术,增加了生产成本。

5. 企业经营策略

(1)激进的扩产策略

部分光伏企业在市场行情较好时采取了激进的扩产策略,然而这种策略在市场需求未能跟上扩产速度时,导致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和库存积压。例如,隆基绿能和通威股份等龙头企业都进行了大规模的产能扩张,但市场需求的不振使得这些扩产计划成为了企业的负担。

企业在市场高峰期盲目扩产,未能有效评估市场需求的持续性和波动性。这种激进的扩产策略在市场需求下滑时,导致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和库存积压,企业不得不通过降价销售来清理库存,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价格战和竞争压力。

(2)经营管理的挑战

企业在面对市场波动时的经营管理能力也是影响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部分企业在市场低迷时未能及时调整策略,例如没有有效的库存管理和成本控制,导致财务状况恶化。此外,一些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布局上缺乏长远规划,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经营管理的挑战包括生产管理、财务管理和市场布局等多方面。企业需要在市场波动时及时调整策略,通过有效的库存管理和成本控制来应对市场变化。例如,隆基绿能通过裁员、停产等措施来降低成本,但这也带来了员工士气和企业形象的挑战。同时,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布局上需要有长远的规划和战略,以应对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6. 跨界企业的冲击

(1)跨界企业的退出

近年来,很多非光伏领域的企业看好光伏市场的前景,纷纷跨界进入光伏行业。然而,这些企业往往缺乏光伏行业的专业经验和资源,在市场环境恶化时,很难应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江苏阳光、LG新能源、奥维通信等跨界企业相继宣布退出,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动荡。

跨界企业的退出主要是由于它们在光伏行业的投资过于激进,没有充分考虑市场的波动性和竞争压力。当市场环境恶化时,这些企业由于缺乏行业经验和资源,很难应对突如其来的市场变化,不得不选择退出。这些企业的退出不仅加剧了市场的动荡,也使得光伏行业的市场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2)市场竞争加剧

跨界企业的进入在短期内带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增加了光伏行业的竞争压力。这些企业的退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产能过剩的问题,但也导致市场信心的进一步下滑,加剧了行业的不稳定性。

跨界企业的进入带来了新的竞争者,增加了市场的竞争压力。这些企业在进入光伏行业时,往往采取激进的市场策略,如低价销售和大规模扩产,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价格战和竞争压力。当市场环境恶化时,这些企业的退出又导致市场信心的进一步下滑,加剧了行业的不稳定性。

光伏行业如何“抗寒自救”?

这场全行业的寒冬不仅对各大光伏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对中小型企业和个人创业者提出了严峻的生存考验。

1. 龙头企业的抗寒策略

(1)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龙头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上具有明显的优势。通过不断推进技术研发,提高产品效率和可靠性,可以在市场上保持竞争力。例如,隆基绿能和晶科能源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通过提升N型电池、TOPCon、异质结(HJT)和BC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产品性能,降低生产成本。

龙头企业应继续加大对前沿技术的投资,如钙钛矿叠层电池、全背接触电池等,通过技术创新来引领市场,巩固和提升市场地位。同时,企业应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速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应用。特别是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保持技术领先地位,在市场回暖时能迅速占领市场。

(2)全球化布局与市场多元化

龙头企业应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面对国际贸易环境的恶化,龙头企业可以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布局生产基地,降低关税和贸易壁垒的影响。例如,隆基绿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等龙头企业已经在美洲、欧洲、东南亚等地设立生产基地,以应对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

此外,企业应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如中东、非洲、南美等地区,这些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增长空间。通过多元化市场布局,企业可以分散风险,提高市场抗风险能力。具体措施包括与当地政府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了解当地市场需求和政策环境,制定针对性的市场进入策略。

(3)提高运营效率与成本控制

龙头企业应通过提高运营效率和成本控制来增强竞争力。企业可以通过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等手段,优化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例如,隆基绿能通过数字化升级和技术改造,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企业应加强供应链管理,通过集中采购和供应商管理,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

在财务管理方面,企业应保持稳健的财务状况,合理控制负债比例,确保充足的现金流,以应对市场波动和突发事件。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提前预见和应对市场变化带来的影响,通过灵活的财务和经营策略,确保企业在市场低谷期的生存能力。

2. 中小型企业的生存策略

(1)专注细分市场与差异化竞争

中小型企业应专注于细分市场,通过差异化竞争来提高市场份额。中小型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优势,选择特定的市场领域,如分布式光伏系统、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农业光伏等,通过提供定制化、专业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特定客户的需求。

中小型企业应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如合同能源管理(EMC)、光伏租赁等,通过创新的商业模式,提高客户的接受度和市场竞争力。例如,针对农村市场的分布式光伏项目,可以通过合作社模式和金融支持,降低农户的投资门槛,扩大市场覆盖面。

(2)提升技术水平与质量控制

中小型企业应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和质量。企业可以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同时,企业应加强质量管理,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可靠。

在研发投入方面,中小型企业可以申请政府的科研基金和技术改造专项资金,降低研发成本。同时,通过技术共享和行业合作,加速技术创新和市场推广,提高市场竞争力。

(3)灵活应对市场变化与风险管理

中小型企业应具备灵活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通过灵活的生产和经营策略,提高市场适应能力。企业应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通过多样化的产品和市场布局,分散市场风险。

中小型企业还应积极参与行业联盟和协会,通过行业协作和信息共享,获取市场和技术信息,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对能力。例如,通过行业协会的平台,了解最新的市场动态和政策变化,及时调整企业的经营策略,避免市场风险。

3. 个人创业者的机会与挑战

(1) 寻找市场空白与创新机会

个人创业者应关注光伏行业的发展趋势,寻找市场空白和创新机会。可以考虑从事光伏产品的安装、维护、售后服务等领域,通过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个人创业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开展光伏产品的在线销售和咨询服务,拓展市场渠道。

例如,针对家庭用户的光伏系统安装和维护服务,通过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赢得客户的信任和市场份额。同时,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和电商平台,推广光伏产品和服务,扩大市场影响力。

(2)提升专业技能与业务能力

个人创业者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业务能力,通过参加专业培训、行业交流等方式,了解最新的技术和市场动态。创业者还应加强财务管理和市场营销能力,通过科学的管理和运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适应能力。

在专业技能方面,可以通过参加行业内的技术培训和认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在业务能力方面,可以通过市场调研和客户反馈,优化产品和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

(3)寻求合作与资源整合

个人创业者可以通过与大企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合作,获取技术、市场和资源支持。通过合作和资源整合,创业者可以降低创业风险,提高市场进入和竞争能力。

例如,通过与大企业的合作,获得技术支持和市场渠道,快速进入市场。同时,通过与科研机构的合作,获得最新的技术成果,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4. 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支持措施

(1)政策支持与引导

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光伏行业的政策支持和引导,通过出台扶持政策、提供财政补贴、优化市场环境等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光伏企业的技术研发和创新,促进光伏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在政策支持方面,可以通过减税、补贴和贷款优惠等措施,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支持企业的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同时,通过制定行业标准和规范,促进光伏行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市场透明度和竞争力。

(2)优化市场环境与加强监管

政府应优化市场环境,打击市场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通过加强市场监管,防止价格垄断和恶意竞争,保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在市场监管方面,可以通过加强对光伏产品质量的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同时,通过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光伏行业的健康发展。

(3)推动国际合作与市场开拓

政府应积极推动国际合作,通过签订双边和多边贸易协议,降低国际贸易壁垒,促进光伏产品的出口和国际市场拓展。政府还应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的合作,推动全球能源转型,扩大光伏产品的国际市场需求。

在国际合作方面,可以通过参与国际能源合作项目,推动光伏技术和产品的国际化。同时,通过加强与国际市场的交流合作,了解国际市场需求和政策变化,制定针对性的市场拓展策略,提升光伏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原标题:光伏行业严冬逼近,企业如何“抗寒”自救?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深蓝科创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