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 正文
 
商业秘密|离开了东南亚,中国光伏企业出海该去往哪里
日期:2024-07-04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zhongqing_ypp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出海并不是光伏行业的新话题。但是近期美国贸易政策再起波澜,中国光伏企业的出海路径正在被重塑。

“现在东南亚的中国光伏企业首选的转移路径是印度尼西亚和老挝,这两个国家还未被美国列入关税名单。”某A股上市光伏企业市场部高管李楠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部分光伏公司不是头部企业且产能较小,可能会选择快速转移至周边的这两个国家,抓住美国建立新法案前的窗口期。”

今年5月中旬,美国商务部正式宣布对进口自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的晶体硅光伏电池(无论是否组装成模块)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对进口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无论是否组装成模块)加征关税。

当地时间6月7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通过了东南亚四国光伏产品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关于损害的初步裁定。

由于存在追溯的可能性,终裁结果发布之前,我国企业通过东南亚地区产线对美销售电池组件态度将趋于谨慎。但可以明确的是,中国光伏企业调转出海“航向”已是大势所趋。

商业秘密|离开了东南亚,中国光伏企业出海该去往哪里1

东南亚,已不再是“避风港”

时间调回到2011年。美国开始对我国实施反倾销、反补贴的高税率,自此我国主要电池厂家开始选择在东南亚地区建设产线。

中国光伏企业先后“下南洋”,头部企业拥有从硅片到组件的一体化产能,东南亚成为中国光伏企业出口美国市场的重要地区。据行业咨询机构Infolink Consulting统计,截至2023年,美国光伏电池组件的主要供应量体仍来自于东南亚,占美国市场总需求的约六成。

据美国商务部统计数据,美国2021年至2023年从东南亚四国进口的电池组件规模合计分别为16.6GW、18.7GW、36.4GW,对应三年进口金额分别为43.3亿美元、56.9亿美元、119.1亿美元。

但是随着美国贸易保护措施再起,东南亚已不再是中国光伏企业的“避风港”。

“泰国的几个厂可能还在想着有没有‘奇迹’发生。头部大厂更实际一些,他们早就放弃幻想,基本都转向去墨西哥、美国设厂了。”某光伏产业内资深人士郝宇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还有些近几年投入的、也就是还没回本的企业,现在基本上在往老挝、缅甸或者印度尼西亚搬。

行业咨询机构Infolink Consulting光伏分析师赵艺认为,在东南亚布局,相对而言投资成本较低,以输出美国为主并且可以辐射至其他区域。但是,目前东南亚四国陷入双反问题,且双反范围也有扩大的可能性,同时存在关税及溯源要求的不确定性。

在回应近期泰国工厂停工传闻时,天合光能(688599.SH)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公司在泰国和越南的产能主要面向美国,美国市场的需求短期会有一些波动,因此公司会依据行业和市场的情况对生产计划进行调整。“公司已经布局美国的组件产能和印尼的电池组件产能,均处于在建状态,印尼工厂预计2024年三季度投产,该项目的合资方是印尼国家电力公司。”

谈及东南亚光伏的后路,隆基绿能(601012.SH)总裁李振国近日回应媒体称,东南亚的光伏产能是否一定要关停,还需要进一步评估。一是要评估市场竞争情况,二是要考虑是否将东南亚产能留作“备份”。天合光能表示,公司在泰国和越南的产能即将进入停产检修状态,这个检修每年的年中都会有。

一位光伏产业分析师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有的企业想把光伏组件转出口到别的地方,但是有的企业觉得美国还能再卖一点,现在都是‘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态。”

平安证券研报表示,美国市场通常为中国一体化企业最大利润来源,而东南亚新一轮双反调查不确定性较高,如果征税或影响2025年及后续东南亚产能出口美国形势,中国企业或考虑产能转移,加强美国本土、中东等地产能布局力度,以实现更好的全球协同。

改道中东是门好生意吗

东南亚形势生变,中东正在成为中国光伏企业出海的潜在目的地。

第一财经注意到,去年10月,天合光能(688599.SH)签署《关于天合光能阿联酋项目的合作谅解备忘录》,拟在当地投资建设垂直一体化大基地项目,包括约5万吨高纯硅料,30GW的晶体硅片和5GW的电池组件,分三期建设;去年5月,TCL中环(002129.SZ)宣布,拟在沙特阿拉伯投资建设光伏晶体晶片工厂项目,一期设计产能为20GW。

6月13日晚间,钧达股份(002865.SZ)公告称,公司当日与阿曼投资署共同签署《投资意向协议》,公司拟在阿曼投资建设年产10GW高效光伏电池产能,加强光伏电池海外市场供应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该电池厂的投资金额约为7亿美元,公司还承诺将在阿曼投资最先进的产能,提供市场上最受欢迎的产品。

据钧达股份介绍,捷泰阿曼项目的建立将促进阿曼光伏产业链的形成,并吸引更多相关配套企业落户阿曼。该项目将有助于改善当地社区的生活水平,提高阿曼的就业率,并为阿曼的减排和碳中和目标作出贡献,支持《阿曼2040年愿景》。

此外,在刚刚结束的上海SNEC展会期间,沙特国际电力和水务公司(“ACWA Power”)与三家中国太阳能光伏组件供应商晶科能源(688223.SH)、隆基绿能和通威股份(600438.SH)签署《太阳能光伏组件框架协议》。

“从长远来看,部分光伏企业会选择去中东国家或者去美国建厂,比如迪拜、阿联酋等等。”李楠进一步对第一财经表示,不过现在大部分的企业没有实质性动作,都处在一个观望的状态。

海通国际证券认为,借助“一带一路”及中东能源转型的“东风”,中东地区可成为光伏出海消化产能的重要市场。

以阿联酋和沙特阿拉伯为代表的中东光伏需求正大幅增加。

从地域来看,2022年新增的光伏“GW级市场”(指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或超过1GW的市场)以希腊、英国等欧洲国家为主,而2023年新增的光伏“GW 级市场”则以阿联酋、沙特沙特阿拉伯等中东国家为主。

据“石油王国”沙特阿拉伯2016年4月发布的“2030愿景”,该国目标到203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60GW,其中光伏装机增加至40GW。如果该目标得以实现,沙特阿拉伯将跻身全球前五大光伏市场。

行业咨询机构Infolink Consulting统计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东光伏需求约为20.5GW至23.6GW,需求增量主要来自于阿联酋、土耳其、沙特阿拉伯。预计中东光伏的需求量将在2027年达到29GW至35GW。

不过,也有部分光伏企业认为欧洲地区仍有投资设厂的机会。

爱旭股份(600732.SH)董事长陈刚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出海方面,我们是少数没在东南亚投产能的企业。爱旭向来做事比较快,但是东南亚我们一直忍着没有设置产能。“如果公司当年在东南亚四国做了比较大的投资,可能前几年的报表会比较好看,但是现在的损失就比较大了。除了财务损失之外,还会面临当地劳工关系的处理等系列问题。过去我们没有获得这个红利,今天我们也没有遭受这个损失。”

陈刚认为,去印度尼西亚或老挝设厂的风险很大,去中东设厂也有风险。他说:“如果有机会的话,公司出海目的地优先会选在欧洲市场,尤其是我们注意到最近欧洲出台一些生产补贴政策。”

组件厂“打头阵”赴美建厂


另外无可厚非的是,美国是中国光伏企业出海的一大重要选项。

从体量上看,美国光伏市场仅次于中国大陆、欧洲,是全球的第三大市场。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统计,2023年美国光伏组件累计进口金额为186.08亿美元,按最新汇率折合135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95%;累计进口量为53.84GW,同比增长63%。

近年来,越来越多头部光伏企业已启动在美光伏组件产能的布局,并且大部分产线预计将于2024年至2025年陆续投产。

比如,隆基绿能与美国清洁能源开发商Invenergy合作,在美国俄亥俄州的5GW光伏组件合资工厂已于2024年一季度实现投产。天合光能在美国有5GW组件在建产能,预计将于2024年年内投产。

“近两年,越来越多的中企选择去美国建厂,在美建厂无贸易壁垒问题,且可能享受在本土制造激励等。不过赴美建厂的风险在于政策法规及营商环境差异,前期建设及海外人员管理、专利布局等。”赵艺表示。

不过,除了光伏组件环节外,其他光伏产业链环节(硅料、硅片、电池片)的回流效果并不明显。

据美国光伏行业平台Solar Power World(SPW)统计数据,截至2024年1月,在产美国本土电池片产能为0,光伏产业链上游的硅片产能几乎没有开工产能,预计2024年至2025年光伏电池片的供应仍以进口为主。

除了靠近终端市场,补贴也是吸引中企出海美国建厂的重要因素。

2022年8月,拜登政府签署美国《通胀削减法案》(IRA法案),其中包含多条涉及光伏领域的支持政策。比如,延长ITC抵免期限并将基础抵免比例由26%上调至30%(非户用项目需满足劳工条件),在满足特定条件情况下,抵免比例可以分别有一定上调。该法案还对美国本土的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等产能按产出给予一定补贴。

可以明确的是,中国光伏产能“外溢”已成为必然。据工信部数据,2023年,中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的产量分别为143万吨、622GW、545GW、499GW,各个环节同比增长超过60%。预计各个环节的全球市场占比均超过90%。

在全行业内卷的趋势下,中企面临不出海就出局的困境。

“向内卷越卷越深,走出去才能危中寻机。”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在刚刚结束的上海SNEC上海光伏展期间表示,全球产业链深度重构,中国光伏全面出海成为必然。欧美、印度等国越发重视本国的产业链自主性与可控性,不断挥起的“关税大棒”,倒逼中国光伏从取道东南亚的“曲线出海”向全面出海转变,从单一的技术、产品出海,向包括设备、原材料等在内的产业链抱团出海转变。

“我个人预计,三到五年内中国光伏行业将完成第一阶段的全产业链出海,面向美国、欧洲、东南亚、印度、中东、北非、南美等全球重点区域,汲取第一阶段的出海经验教训,合理利用WTO(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建立全球化运营新优势。”朱共山表示。

分散投资、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也是光伏企业积极应对海外贸易壁垒时的一贯思路。

“无论任何一个区域发生一些短期的问题,我们都会在别的区域找到可以弥补缺口的市场。”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表示,公司光伏领域全球有14个工厂,3个海外工厂分别布局在马来西亚、越南和美国。目前公司美国工厂2GW光伏组件的产能已经投产。

但是,无论是选择改道“闯中东”、暂时转移至其他东南亚国家如印度尼西亚和老挝、还是直接在欧美等靠近市场的地方投资设厂,中国光伏企业需要从“走出去”变成“融进去”。

无锡尚德董事长武飞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中国光伏企业为应对美国政策变动而不停地迁移海外产能并不是长久之计,企业针对政策漏洞而制定的生存或竞争策略也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

“中国光伏企业出海建厂,最后的趋势是,各个国家会要求一定比例的本土化生产以换取当地市场。”武飞说。 

原标题:商业秘密|离开了东南亚,中国光伏企业出海该去往哪里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第一财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