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4年8月份能源生产情况。数据显示,8月我国规上工业火电由降转增,水电增速回落,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增速加快。其中,规上工业太阳能发电增长21.7%,增速比7月份加快5.3个百分点,在技术持续创新、政策环境优化、市场需求旺盛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光伏发电正成为增速最快的能源类型。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光伏发电的迅猛增长,得益于技术持续创新、政策环境优化以及市场需求的旺盛。每一分增速的提升,都是光伏技术突破与成本下降的明证,其标志着这一曾经看似昂贵且遥远的能源解决方案,正以惊人的速度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并成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力量。
上半年光伏发电占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比例76.1%
曾经,高昂的初始投资成本是制约光伏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这一成本涵盖了光伏组件、逆变器、支架、电缆等关键设备的成本,以及土地费用、电网接入、建安、管理费用等。在近年的发展中,随着技术进步、规模效应的显现以及政策支持的加强,光伏电站的初始投资成本下降显着,而与此同时,光伏电站的度电成本也在不断降低。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2023—2024年)》显示,2023年,全投资模型下地面光伏电站在1800小时等效利用小时数的度电成本为0.15元/kWh、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在1800小时等效利用小时数的度电成本为0.14元/Wh。目前国内分布式光伏已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具有经济性,而光伏度电成本的下降也直接推动了装机规模的扩增。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潘慧敏表示,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1.34亿千瓦,同比增长24%,占全国新增电力装机的88%。其中,水电新增499万千瓦,风电新增2584万千瓦,太阳能发电新增1.02亿千瓦,生物质发电新增116万千瓦。不难看出,在这一轮增长中,光伏发电占据了全国新增电力装机的绝大部分比例,高达76.1%,远超水电、风电和生物质发电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形式,成为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绝对主力。
中国先进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已飙升至25.5%
与度电成本下降并行的,是光伏转化效率的不断提升。
据了解,光伏转化效率是衡量太阳能电池将太阳光能转化为电能能力的重要指标,其直接关系到光伏系统的发电量和经济性。据行业核算,光伏转换效率提高1个百分点,度电成本可下降5%。
1954年,世界上第一款太阳能电池在贝尔实验室(Bell Laboratory)诞生,电池转换效率为6%。受限于早期高昂的成本,太阳能电池主要应用于太空项目。随后,转换效率不断提升:1955年提升至9%,而到了1960年,成功突破了14%。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光伏企业在全球光伏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其销售额占据了整个市场的85%。
与之相比,我国光伏产业起步较晚。1958年我国成功研制首块硅单晶,但光伏应用直至80年代才开始被列入国家的科技攻关计划。2000年,尚德电力第一条10MW太阳能电池生产线的建成投产,光伏组件的转换效率达到15%。然而,彼时的国际市场的竞争远比想象中更为激烈。2005年,德国出台严格的市场准入标准,其中就包括转换效率低于16%的光伏产品将无法进入德国市场。对于当时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光伏企业,许多企业尚未达到这一标准。
而时间到了2007年,国内头部企业的单晶硅电池片转换效率已经平均达到16.7%,最高可达17.7%,距当时国外的最高水平24%仍有一定差距。201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其中明确规定了新上光伏制造项目的转换效率标准:单晶电池不低于20%,多晶不低于18%,薄膜不低于12%。这一政策的出台,不仅为中国光伏企业设定了明确的技术目标,也进一步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2023—2024年)》显示,2023年,全投资模型下地面光伏电站在1800小时等效利用小时数的度电成本为0.15元/kWh、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在1800小时等效利用小时数的度电成本为0.14元/kWh。目前国内分布式光伏已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具有经济性。同时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量产先进光伏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5.5%。目前,中国光伏企业在太阳能领域持续取得突破,多次刷新电池转换效率的世界纪录。
可以看出,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历程,是一段从依赖外国进口原材料、核心技术设备到实现产业链全面国产化的传奇故事。如今,中国光伏企业已在太阳能领域持续取得突破,多次刷新电池转换效率的世界纪录。而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深入推进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光伏发电的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效率也将不断提升。预计未来,光伏发电将继续发挥主力作用,为推动全球能源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更大的力量。
原标题:8月发电数据出炉,光伏发电以21.7%增速位居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