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具有间歇性和不稳定性,其发电高峰期往往与用电高峰期错位,导致供需不匹配。为了平衡这一供需矛盾,长时储能技术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全球能源领域的关注焦点。
长时储能,通常指能够储存电能并持续释放超过4小时以上的储能技术。这类技术不仅可以为电网提供充足的灵活性资源,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还能在跨天、跨月甚至跨季节的时间尺度上调节电力供需,确保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并有效降低电网运行成本。目前,主流的长时储能技术主要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锂离子电池储能、氢储能等。
近年来我国积极出台政策,加大力度支持新型储能设施发展。2022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加快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规模化发展。与此同时,各地也纷纷出台引导性支持政策,推动各类长时储能技术的试点应用和商业化进程。2024年7月30日,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共同牵头组建的央企新型储能创新联合体成立。
根据我国能源资源情况,抽水蓄能是目前最成熟且装机容量最大的长时储能技术,主要是通过上下水库的落差实现势能和电能的相互转换,优点体现在储能容量大、技术成熟、运行效率高、运行寿命长、维护费用低等方面。例如,装机容量世界第一的河北丰宁抽水蓄能电站,其总装机容量达360万千瓦,12台机组满发利用小时数为10.8小时。
中国电力出版社于2023年出版的《电力系统新型储能技术》,对抽水蓄能电站的工作原理、功能、应用,以及技术发展等进行详细说明,对抽水蓄能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但是,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受地域限制较大,对地理地质环境要求高,需要水、需要高山建水坝,建设难度大、周期长,还需面对严格的环评审批,整体发展越来越难。
长时储能技术作为未来能源存储的关键领域,正受到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与推动。在国际国内双重驱动下,长时储能技术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的进一步降低,长时储能系统有望在电力系统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原标题:长时储能系统有望在电力系统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