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为比亚迪的电动汽车正在苏州太仓港等待装船。越来越多的人相信新能源进入了长久不衰的景气赛道,但真正刺激新能源增长的,是传统能源的价格上涨。换而言之,新能源车的前途,取决于旧能源价格。如果美国拼命钻油、国际油价降下来,如果油价跌、电价涨到一定幅度并形成常态化组合,新能车还有多大吸引力?
当地时间1月20日,美国白宫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将签署行政命令,让美国退出《巴黎协定》(以及世界卫生组织)。这将带来巨大影响,其中包括碳中和、新能源的投资主线逻辑生变。
这是特朗普“二进宫”后的第二次退出。2017年6月,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将退出《巴黎协定》。2020年11月4日,美国正式退出该协定。2021年1月20日,拜登就任总统首日签署行政令,宣布美国将重新加入《巴黎协定》。同年2月19日,美国正式重新加入《巴黎协定》。
(2015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200个缔约方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巴黎协定》。2016年11月,《巴黎协定》正式生效。根据《巴黎协定》提出的控温目标,到本世纪末,应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内而努力。)
特朗普这么干,当然还是基于他的认知。他认为,通货膨胀危机是由大量超支和不断上涨的能源价格引起的,所以他将宣布国家能源紧急状态,他要开采石油和天然气,而美国拥有地球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量储藏,使用它将降低价格、充实战略储备并出口到全世界。同时,他将结束绿色新政,将撤销电动汽车补贴的命令,拯救美国传统的汽车工业。
现在美国变化了,中国会不会跟?
一个显而易见的答案是:政府在政策上不会跟,但市场上的投资策略会有所调整。
政策总体上不会跟,是因为中国早已宣布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落实这一承诺,需要启动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包括新能源战略中的发电、电动车。这一工程已启动,而且已形成战略优势,不可能跟着变化。能源“双控”目标将继续成为驱动中国低碳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碳中和、能耗双控、产能指标各种供给端控制措施的联合限制,很多价值都进行了重估。
但由于美国的地位,市场上的投资策略会有所调整,涉及新能源的产品出口将面临冲击,很多价值同样需要重估。特别是
光伏产品、电动车、电池
储能,或将面临较大压力。
2024年4月美国财长访华前,点名了中国外贸新三样产业——光伏产品、电动车、锂电池,也是美国计划在国内培养的重点产业。那时的拜登政府也在力推绿色政策。而今,特朗普基本上全盘推翻。
光伏产品产能过剩的情况在中国外贸新三样产业中最为突出,截至2023年底,中国太阳能成品组件的年产能为861吉瓦,是全球组件安装量的两倍多。而在新能源汽车方面,2022年中国市场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销量份额超六成,欧洲和美国的销量份额分别为22%和9%,销量总和不及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的一半。
有趣的是,早在2024年3月,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就从“国会山股神”的新颖角度提出,由于美国两党投资标的和产业的分化显著(民主党对科技股尤其是 AI 相关的股票进行了重点投资,共和党则专注于传统制造业和能源公司),因此一旦特朗普当选,很可能利好传统能源和工业,而对目前拜登所推进的环境保护和新能源产业会造成冲击,最终会影响科技股的表现。
这种重估还交杂着“增加关税”的冲击因素。一方面是欧美对新能源产品需求的减少,另一方面是关税提升后贸易量的减少。
仅就加关税一项,据麦格理估计,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将暴跌8%,同时让中国的年度经济增长率下降两个百分点。如果特朗普寻求阻止中国公司将它们在墨西哥等其他国家生产的商品出口到美国的话,中国的损失将会更大。据TS Lombard的数据,中国目前生产占全球出口17%的产品,高于特朗普第一任期里的12%,这一事实凸显了中国受贸易中断影响的敏感度已有所增加。
在白宫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后,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回应称,《巴黎协定》引发的能源革命为各国和企业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机会,使其能够投资可再生能源,为21世纪的就业与经济繁荣提供动力。相信美国境内的城市、州和企业,以及其他国家将继续为低碳、有弹性的经济增长而努力。
也就是说,即使美国政策有变化,美国能源领域的新势力也已形成利益集团,会沿着已有的路线继续下去,不会因为政策变化而转向。比如马斯克造特斯拉电动车,不可能转向去造油车。这也意味着,马斯克与特朗普的分歧与矛盾难以弥合。
未来的另一个景象,或许如美国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所预言的那样:世界其他地方将逐渐过渡到使用中国制造的自动驾驶电动车,“而美国将成为新的古巴——你慕名去那里观赏那些需要人来驾驶的老式油车。而且,因为完全自动驾驶技术只适用于电动汽车,那意味着中国也将拥有未来的自动驾驶汽车市场。
原标题:美国要退群,新能源投资逻辑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