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冀北山林,头顶星光点点。繁星之下,上百个储能电站模块有序排列。远处的升压站和设备室里灯火通明,一场送电并网的操作演练正在进行。
1月25日,全国采用电化学技术路线最大规模储能项目之一——河北集电隆化独立储能电站项目正式具备并网条件,为京津冀新能源发展再添一个超级“充电宝”。
从风光互补到储能配套,再到建设智慧运维“最强大脑”,河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北交投集团”)所属河北晟德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北晟德基建公司”)紧抓战略机遇期,按下建设快进键,助力河北省新能源产业创新发展。
“风光绿电”绘前景
一排排深蓝色的光伏板在阳光下呈矩阵排列,一台台转动着巨大叶片的白色风机输出清洁电力……在冀北高原,“风光”新能源全面助力能源产业绿色转型。
两个月前,河北交投承德围场德佑200兆瓦光伏储能一体化项目完成受电运行,正式向京津冀地区输送“新绿电”。
“该项目覆盖面积超过7000亩,涵盖61个发电阵列,光伏组件超过36万块,年平均上网电量可达3.2亿度,可满足超过10万个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河北晟德基建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进说。
过去一年,在河北省平泉市,由河北晟德基建公司承建的海棠河风电场从无到有,一台台大型风机拔地而起,实现了一个个新突破。
刘进介绍,该风电场安装50台单机容量6兆瓦风电机组,每年发电等效利用小时数2234小时,年提供绿电6.7亿度,可节约标煤20.4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54.53万吨。
光伏、风电快速发展,带动制造环节不断升级。特别是围场德佑光伏项目,配套设备全部采用国货,其中8万多块光伏组件就来自河北省企业。
“风电无论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还是从资源储备量来讲,在我国发展前景广阔。”河北交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国清表示,面向未来,公司将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新能源领域探索更多因地制宜推进风光互补新路径。
“电力高速”筑通途
风起风止,日升日落,自然特性形成了风光新能源随机和波动的特征,而新能源大规模并网消纳也成为公认的难题。
稳定、安全的“电力高速公路”,使新能源转化成稳定可靠的电能,点亮了北京的灯、照亮了雄安的夜,进入千家万户。
随着承德市“两站一通道”工程有序推进,风光新能源开足马力奔赴京津冀核心用电区。
国网承德供电公司发展策划部副主任王宏亮告诉记者,2024年承德电网新增新能源并网858.74万千瓦,新增并网量占全市风光发电装机总量的43%。其中,大部分成绿电通过4条500千伏电网通道,直抵唐山,再“分销”至京津。
风光发的电,在负荷低谷时段可能用不完,而在负荷高峰时段又可能不够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河北集电隆化独立储能电站应运而生。
在用电低谷时,用磷酸铁锂电池将富余风光电能储存起来;到了用电高峰,再将储存的电能有效释放,让风光绿电存得住、供得稳、用得好。
今年3月末,河北集电隆化300兆瓦/1200兆瓦时独立储能电站将全部投用,届时能满足承德市近一半新能源储能需求。
承德市高新区晟德大厦1500平方米的场地正在进行升级改造。预计到6月1日,承德地区首个新能源共享集控中心将在此落成,为承德区域内风电、光伏等项目运维配置一个“最强大脑”。
“面对新能源场站大幅接入,传统场站生产运维方式已无法胜任。”刘进告诉记者,承德地区新能源场站均为山地、丘陵场站,环境偏远,数据资源无法实现共享。“新能源共享集控中心建成后,将有效提升新能源场站运维效率。”
新能源共享集控中心能实现集中监视、智能报警、远程控制等功能。届时,“区域远程集控、片区集中运维”不再是幻想,无人值班或少人值守的场站将遍布承德各地。
原标题:推动新能源产业向“新”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