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公司就是安徽大佬曹仁贤掌舵的阳光电源。
逆势创历史新高
光伏产业链可分为上、中、下三个环节,上游是硅料和硅片,中游是光伏电池片、光伏组件,下游则包括逆变器和光伏发电系统环节。2024年,整个光伏产业链各细分领域几乎已全军覆没。
2024年Q3,天合光能净亏损13.73亿元,隆基绿能净亏损12.61亿元,通威股份净亏损8.44亿元,TCL中环亏损近30亿元……
晶科能源虽勉强维持1487.42万元的净利润,但净利润率只有可怜的0.06%,四季度大概率已经被击穿。
按照最新的业绩预告,隆基绿能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亏损82亿元-88亿元,通威股份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70亿元-75亿元。这意味着Q4两家企业的亏损分别接近20亿和30亿,形势还在恶化。
对比之下,主营逆变器的阳光电源就像一个光伏异类。
2021年,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只有241亿和15.8亿,到2023年已飙升至722亿和94亿,大约分别翻了3倍和6倍。2024年前三季度,这两项数据继续增长7.6%和5.2%,盈利水平再创历史新高。
更了不起的是股价,其他光伏企业从2021年以后就一路狂泄,最多的时候跌没了八成,而阳光电源的股票波动始终没有失控,“924”行情后甚至又摸到了2021年的高点区域。
![](http://img.21spv.com/202502/07/085924516679.jpg)
也正因如此,在光伏产业融资环境降至冰点的背景下,阳光电源依然还能资本扩张。
2024年10月,阳光电源宣布拟通过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的方式在德国上市,募集大约49亿元人民币。几天之后,阳光电源又通过子公司阳光新能源实施对上市公司泰禾智能的收购,成为该年光伏行业唯一一例“A吃A”。
与此同时,阳光电源旗下的产业投资基金仁发投资也在迅速扩大版图。
据不完全统计,仁发投资目前累计投资了24个项目,仅2024年一年就投出13个,覆盖光伏、储能、氢能、半导体等诸多新兴产业,所投公司不乏阳光氢能、阿基米德半导体、晶格半导体、株洲中车时代半导体、精工电子等优质企业。
在行业下行周期保持产业和资本双向扩张,阳光电源无疑是当下最有韧性的光伏企业,而如果把目光放长远,公司显然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再造两个阳光电源
2020年-2024年,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等核心环节和光伏玻璃、胶膜、金钢线等辅材环节累计可查的总投资额超过3.4万亿,由此导致各领域完全陷入产能过剩的陷阱。更麻烦的一点在于,竞争格局已高度集中,头部企业很难再通过吃掉尾部企业的市场来实现发展。
逆变器领域则完全不同,过去十年在全球市场真正有绝对实力的只有阳光电源和华为,竞争环境相对宽松,目前两家企业合计控制了大约一半的市场,还有很大的进击空间。
![](http://img.21spv.com/202502/07/085945186679.jpg)
2024年下半年以来,海外逆变器企业三巨头SMA、ENphase和Solar Edge纷纷陷入发展困境,其中SMA前三季度营收下降26%至10.6亿欧元,息税前利润(EBIT)更是从2023年同期的2.016亿欧元下降77%至4600万欧元。2024年9月,SMA被迫启动1100人的裁员计划,而这家企业在全球总共才拥有5500名员工。不出意外,阳光电源接下来将继续通过蚕食外资来扩大自身地盘。
逆变器只是个TNT,储能才是真正的核武器。
2019年,阳光电源的储能业务营收仅有5.4亿元,占总营收的约4%,而到2023年,该业务营收已达到178亿元,贡献了总营收的四分之一。
进入2024年,阳光电源的储能业务彻底爆发。7月,公司与沙特ALGIHAZ成功签约当时全球最大储能项目,容量达7.8GWh;11月,宣布与英国电池开发商Fidra Energy签署了4.4GWh的储能合作协议,该订单是欧洲最大储能合作协议;12月,又与菲律宾上市企业CREC(Citicore Renewable Energy Corporation)签订了东南亚迄今为止最大的电池储能供货协议,规模高达1.5GWh。
根据标普(S&P Global CommodityInsights)最新发布的《2024年储能系统集成商报告》中,阳光电源在全球的累计装机量和累计订单量均位列全球第一。
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全球储能项目规划明显加速,以亚非拉地区为例,2024年7-12月已公告的储能项目规划超35GWh,且地区分布呈现多点开花趋势。根据中信建投的预测,未来5-6年储能有4-5倍的增长空间,全球储能新增装机规模有希望在2025年和2030年分别达到259GWh和900GWh。
2023年,阳光电源储能系统全球发货10.5GWh,这块业务给公司带来了178亿的营收,按照这一数据,如果阳光电源在2030年能冲击100GWh的出货量,那么储能业务至少能带来1500亿的增量,这意味着可以在目前的基础上再造两个阳光电源。
2021年,曹仁贤以650亿元身家成为安徽首富并蝉联至今,现在来看,这还远不是他的上限。
原标题:光伏最抗跌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