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 正文
 
新能源电力全面入市,配套得跟上
日期:2025-02-13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zhongqing_ypp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在能源系统加速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新能源领域迎来关键政策指引:前不久,国家发改委与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提出推动风电、光伏发电等上网电量全面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建立配套的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同时对存量和增量项目实施分类管理,旨在借助市场力量推动新能源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这一变动指明了新能源电力市场化的基本原则和改革方向,新电价机制着眼中长期,目标是解决新能源发展的可持续问题,对于加快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具有现实意义。但客观来说,在实际推进中,新能源电力全面进入市场并不能一蹴而就,还需要其他配套政策作为支撑。

仅就电能量市场而言,相较于稳定的传统电力,不稳定的新能源电力在市场竞争中仍处于明显劣势地位。传统电力历经长期发展,在成本控制、供应稳定性等方面相当成熟。依靠稳定的燃料供应成本和成熟的发电技术,传统电源能够持续稳定地输出高质量电力。而风力和光伏发电等新能源电力具有显著的随机性、间歇性和波动性问题,且发电与用电需求容易错峰。风力受气候和地形影响导致发电功率不稳定且发电量难以预测;太阳能则依赖日照时长和强度,且受云层和昼夜更替等因素影响呈现出明显的间歇性,尤其在晚高峰等用电需求旺盛时段出力缺口较大。

因此,如果在缺乏配套政策辅助时,就将新能源电力全面推向市场会引发零电价、负电价等诸多问题。此前山东、山西等地的电力现货市场就曾出现在新能源出力高峰期,电力供应远超需求导致价格为负值的情况。这些问题可能动摇对新能源发电企业的投资回报保障,影响行业发展信心。

在这一背景下,新能源电力全面进入市场还需要更多配套政策作为支撑,大致包括两方面。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发挥新能源电力的绿色价值,通过绿色价值的差异化提高其市场竞争力。除电能量价值外,新能源电力因其可再生环保特征兼具绿色价值。因此可通过发展和完善绿电、绿证和碳交易市场,为新能源电力开发新的收入来源,充分发掘新能源电力的绿色价值。

具体而言,发展绿电市场能够为新能源电力赋予独特的绿色价值标签。有绿电消费需求的用电企业会为使用绿电支付一定溢价,使新能源电力企业获得额外经济收益,为新能源电力创造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完善绿证制度则可进一步细化新能源电力的绿色价值认证。通过为新能源电力颁发绿证,使其环境价值得以量化和交易,能够有效提升新能源电力的市场认可度与经济价值,为新能源发电企业提供稳定的环境溢价收益,同时促进新能源电力扩大消纳范围。

碳交易市场交易量和碳价的提升也能大幅提高新能源电力的市场竞争力。在碳交易市场框架下,传统高碳能源发电会因碳排放配额紧缺而提高成本,新能源则可通过出售配额获取收益。一些用电企业为降低碳排放成本会增加新能源电力采购比例,进一步推动新能源电力市场需求增长并提升价格竞争力。更好的配套政策支持绿电、绿证和碳交易市场快速发展,能够有效缓解短期内新能源电力竞争力不足的“燃眉之急”,实质性地推动新能源全面进入市场。

另一方面,要加强新型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弥补新能源发电的不稳定性短板。毋庸置疑,新能源将是未来新型能源系统的主力,而新型能源系统建设需要相应基础设施。目前,进一步提升风电光伏增长速度的瓶颈在于消纳能力,所以如何提升消纳能力应当成为能源结构改革远期调整的重要课题。

一是具有经济性的储能系统可以强化新能源电力供应稳定性与可靠性。未来应积极推进辅助服务市场与现货市场融合,探索统一的储能容量租赁市场,让储能设施在市场中获得更好的经济性,有助于加快储能产业的发展。

二是电网智能化。通过智能电力调度系统灵活调配新能源电力与传统能源电力,更高效地应对新能源电力的间歇性和波动性。未来可聚焦优化网架结构、升级智能化技术、增强灵活性、实现核心业务数字化转型及健全网络安全管理等方面,持续推进提高电网的稳定和可靠性。

三是充电设施。目前,充电设施分布不均依然是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的一大瓶颈。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普及,充电设施也要覆盖千家万户。未来,新能源汽车也有望成为一个巨大的储能场景。

四是以更为清洁灵活的煤电系统有效支持电网的稳定性,并将其作为新能源全面进入市场的重要支撑。新能源的发展与转型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传统能源内部的“优胜劣汰”,更多庞大、年轻(平均12年)、效率高、布局优,且沉淀成本高的煤电系统未来将在碳中和进程中,成为新型能源系统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标题:新能源电力全面入市,配套得跟上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环球时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