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2024年光伏制造行业关键词,低价、失血、亏损、挣扎……当然,几近“失控”之时,从去年下半年以来,自上而下的调控及自律行动也频繁展开。
截至目前,光伏组件价格是否有所回升?2025年价格走势又将如何呢?
开年价格上涨
众所周知,去年10月中旬,随着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公布光伏主产业链成本亮出组件最低成本价,行业自律行动也跃至高潮。同年10月、11月、12月,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的光伏组件最低含税成本分别为0.68元/W(不含运杂费)、0.69元/W(含最低必要费用)、0.692元/W(含最低必要费用)。
对此,北极星也第一时间跟踪了2024年10月中旬至12月初定标且于10月中旬后开标的的光伏组件价格,彼时虽低价仍然存在,但挺价趋势已现。(光伏组件0.68底线 守住了吗?)
2025年,再次聚焦光伏组件招标市场,据追踪公开项目信息,开年至今,光伏组件招标规模超30GW,定标规模约19GW。
在19GW定标规模中,可明确中标规模的占比约88%,中标量达到1500MW以上的企业包括隆基、环晟、东方日升、晶科能源等。
备受关注的中标价格,可以发现的是,对比去年12月,最低中标价格以及中标均价上升明显。
特别是头部组件企业,在今年的中标项目中,投标价格均已在0.7元/W以上。
在上周大唐集团2025—2026年度光伏组件框架采购项目开标报价中,涨价趋势也更加显现。如规模最大的TOPCon标段(19.5GW),44家企业参与投标,32家企业报价不低于0.692元/W,占比73%,TOP4组件企业报价均为0.705元/W。
“抢装潮”推波助澜
刚刚下发的新能源电价新政,无疑再为光伏组件价格上扬续上火力。
2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核心在于推动新能源项目上网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各地应在2025年底前出台并实施具体方案。至此,“量”、“价”双双变动之下,新能源项目投资逻辑也将彻底生变。
而保障新能源市场平稳过渡,电价新政引入了机制电量、机制电价,并且以2025年6月1日为节点区分为存量项目、增量项目,执行不同的机制电量、机制电价。
由此,时隔三年,光伏行业也将再次迎来“抢装潮”。紧随而至,多家龙头组件企业传出涨价3~5分/W。
值得重视的是,与往年不同,今年上半年两波“抢装潮”或将接连上演。
在上述电价政策中,并未明确区分集中式光伏项目、分布式光伏项目,但在“上网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以及多省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入市政策已敲定的背景下,工商业分布式光伏或抢装意愿强烈。
除5月31日之前抢“电价”外,分布式光伏项目同时还须抢“上网”。这主要源于年前下发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重要变化之一即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将再无全额上网特权,但1月17日已备案且于5月1日前并网投产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仍按原有政策执行。这也意味着分布式光伏在“5·31”抢装潮前,将率先迎来“4·30”抢装潮。
抢装潮带来的则是装机飙升,深耕业内近十年的光伏人士或许记忆犹新,如2016年“6·30”抢装潮,上半年即完成全年近八成目标;2017年“6·30”抢装潮,仅6月新增装机达到13GW,占上半年的54%,这对下游产业链价格形成强大支撑,光伏组件“一片难求”、开发商携款催货等集中上演。
但抢装潮过后,随着需求骤减光伏组件价格也将迎来极大挑战,再看2016年“6·30”,抢装潮后组件价格出现快速下跌。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此次抢装潮下,光伏组件价格能否如愿上涨还面临着产能出清的极限拉扯。有数据统计,仅1月,光伏全产业链已有23个项目进行公示、签约、开工、建设等,总规模近175GW,总投资额超875亿元。产能出清之艰难可见一斑。供需失衡之下,不仅光伏组件涨价难度增大,价格动荡也将放大。
原标题:光伏组件,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