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场
顺风光电由汤国强2007年成立,汤起初只是把顺风作为一家制造企业来打造,这在那一年是最正常的逻辑,供不应求的市场环境使众多玩家加入
光伏制造的阵营。可2011年顺风光电香港上市之后,市场就开始发生变化,制造产能快速扩容和欧洲光伏补贴的下调引发下游需求收紧,整个光伏市场供大于求,苦日子开始。
市场发生变化时,有人退出舞台,也有人登上舞台。
郑建明是光伏低谷整合期时入场的最引人关注的玩家,分别以2亿港元和3111万美元成为顺风光电第一大股东和赛维LDK第三大股东。郑建明1990年起下海经商,早年做地产业起家,现在投资已经横跨十多个行业。
郑建明关注光伏行业已经多年,但早年尚德、英利、天合、阿特斯等在制造端的高速发展,让郑建明当时入场毫无优势,因此没有赶上第一波步伐。随着2011年光伏市场逆转,入场时机才到来。
这符合郑的一贯风格。“经济低谷期时,我会快速扩张。”郑建明说。其最新投资是斥资10亿港元入股熔盛重工,成为熔盛第四大股东。众多周知,造船业也是正在过苦日子的行业。
2012年11月,郑建明和汤国强在香港见了一面,半小时谈定了顺风的股份转让。郑建明选择顺风的原因在于:其已在香港市场上市,制造产能规模不大,负担小。2012年11月26日,郑建明以2亿港元获得顺风29.65%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
郑建明入股后,顺风开始把光伏下游电站作为战略性发展方向。一个人的加盟对顺风能够如此快速地开发下游电站起到关键作用,这个人就是前尚德负责国内市场开发的副总雷霆。
雷霆是国内最早做光伏电站的人之一,曾参与国内第一个10MW光伏电站项目的开发建设。雷霆介绍,尚德最早在国内做光伏下游电站开发是为推动市场,2009年9月30日并网发电的石嘴山10MW电站项目,就是尚德和中电投合作兴建的。
尚德曾经是国内下游光伏电站市场的大力推动者,可电站并非是其核心战略。“当时尚德还是以制造为主,开发建设下游电站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要开拓市场。”雷霆说。而且由于政策和投资并不到位,尚德在电站市场的规模不大。
2012年8月,施正荣卸任尚德电力CEO时,雷霆就接到不少邀约电话——“施总都不在尚德做了,你还在尚德干嘛,来我们这吧。”2013年3月20日,尚德破产重整开始,各方橄榄枝更是纷纷抛来。在电力央企、国内大型光伏企业以及顺风中,雷霆选择了当时规模最小的顺风。雷霆告诉《环球企业家》,选择顺风的原因在于其将核心战略定位于下游电站开发。
在顺风大半年的电站项目开发建设中,雷霆觉得“找到方向了”。
顺风现在的掌舵者张懿是由郑建明邀请加入的。2013年上半年,郑建明找到了跟他相识十多年的时任地产开发商合生创展董事局副主席的老友张懿,张懿有着多年银行业从业经验。2012年,合生创展年销售额116亿元,规模是顺风的10倍,张懿在合生创展是仅次于创始人朱孟依的二把手。
对郑建明的邀约,张懿思考了几个月,他和郑建明对宏观经济都感兴趣。张懿十分认可郑对于宏观经济趋势的判断。1997年时,郑建明预判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到来,提前将其在香港的资产撤出。现在,郑建明又看好光伏下游的电站市场,对此张也认可。
张懿认为,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在2000到2010年这十年是高速增长期,房价涨幅达8—10倍;2010年-2020年属于抗通胀期,房价仍会增长,但幅度有限;但到2020年后可能会进入价格拐点。而光伏下游的电站市场刚刚开启,未来的增长潜力不可预估。于是,张懿同意了郑建明的邀约,在2013年7月加入顺风光电,接替汤国强,成为顺风光电董事长,开始把顺风打造成下游电站市场的生力军。
郑建明入场光伏后,并没有跟行业有太多横向的交往。他也不愿意在顺风任职、置身到前台来。“跟市场保持距离,才能思考。我不希望被太多的事情限制,不愿意在上市公司担任高管,希望能留时间琢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郑建明说。
张懿介绍,顺风现在的管理层架构是,他担任董事长。前中电投高管王祥富到顺风光电担任首席执行官。史建敏担任顺风光电执行董事兼无锡尚德CEO,负责顺风光电的生产板块,包括无锡尚德和顺风自身约600MW的制造产能。雷霆担任顺风光电投资公司总裁,负责西北大型地面电站项目开发建设。
“我们现在的团队既有电站行业的专家,又有金融的专家,大家比较互补,结合起来,各执其责。”张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