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隐忧
“在欧洲和美国不要求使用含氟背板,趋势也是越来越少地使用含氟背板,但中国却指定使用含氟背板。”在一次技术论证会上,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
光伏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吕芳表示。
中国光伏产能和市场容量均居世界第一,市场之大毋庸置疑。但20-30年之后面临背板大量退役。“按照中国光伏装机规模,中国2030年将会有70GW的组件需要回收。其中约50GW都是含氟材料。”
不可否认,TPT背板的确在耐受性上有着良好的性能,但重视耐久性的同时,背后的环保隐忧却一直处于“被遗忘”的角落。
氟元素隶属于卤族元素,卤族元素还包含氯、溴、碘等,1940年用人工核反应的方法制得,它们构成元素周期表的第七主族,含有剧毒。在光伏组件中,氟元素以化合物的形态存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聚合物的一种。
碳氟化合物具有异常坚固的化学结构,通常的掩埋处理方法会对土地造成大量污染,在组件报废后,含氟聚合物回收再利用可能会存在一些困难。鉴于业内目前尚无有效的回收方案和技术,正如塑料袋聚苯乙烯难以降解的原理,通常的掩埋处理方法在1000年内都无法降解该
成分。”
如果填埋行不通,那么焚烧处理处置呢?
“氟化物的毒性很大,之前已有过光伏电站着火后,救援人员产生氟化物中毒的案例。“一个家用分布式光伏板燃烧产生的氟化氢气体呈现无色有刺激性气味,足以致命。”一位背板供应商表示。
2017年,被业界称为中国分布式光伏市场启动的真正元年,众多光伏企业积极备战分布式市场。从国家制定的目标来看,在2020年之前,分布式市场规模将达6000万千瓦,是未来光伏最重要的应用市场,装机容量前四位的江苏、浙江、广东和山东加起来的装机容量已经超过了全国分布式
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的50%;而屋顶,户用分布式将占据重要份额。
然而另一面,全国去年发生火灾31.2万起,住宅火灾伤亡最多,厂房、仓储等场所损失较大。“大型集中电站着火了还好,因为都是在沙漠偏远地区,那么未来这些组件走向居民、企业屋顶呢?我们的分布很多是在房前屋后,我们底下就住着人,有财产。所以一旦发生火灾之后,如何去消防,目前,对建筑安全问题仍处于缺失状态,建筑安全性在国际市场上则受到了非常多的关注。中国在光伏发生火灾消防方面及我们自己是没有相应的导则、技术规范。”吕芳表示。
由是,含氟背板给未来分布式的发展蒙上了一层尴尬的阴影。
即便是杜邦集团,对背板安全性仍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杜邦提到:“背板的研发、制造以及部件质量保障能力都非常重要,特别是对含氟背板的毒性处理。”
但是至今,在未知的成本与技术壁垒之下,组件回收尚无一种环保、安全的回收途径,这也是光伏产业无法回避的困扰。
回收技术瓶颈
国际能源署光伏系统项目的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废弃的光伏组件还不到电子垃圾的千分之一;而到2050年,则会达到0.78亿吨。而中国在2030年,将会有70GW的组件需要回收。
我国从“十二五”期间开始了组件回收相关探索,其中863课题子任务“光伏设备回收与无害化处理技术研究”专项课题也于同时期开展。
目前,专用于组件回收的技术较为有限,“当下的回收技术可以被归结——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也就是冷处理和热处理法。”吕芳告诉《能源》记者。
低温深冷物理研磨法,即前文所述的“冷处理”,是英利集团尝试研发的组件回收技术。其原理是把光伏组件降温到零下两三百度,先将组件铝边框与接线盒拆除,随后粉碎无框组件,分离涂锡焊带与玻璃颗粒,剩下的部分再进行研磨,用静电分离方法得到金属、硅粉末、背板颗粒和EVA颗粒。它没有任何的热和化学的方法,然后再用静电分离把各种材料分出来,然而物理分离法最终得到的是不同材料的混合物,未能实现单一组分的充分分离,因此该方法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
国际上用的比较多的无机酸溶解法和热处理法,也就是说把光伏组件放到马弗炉或者热解炉里面,使用流化床反应器对废弃光伏组件进行热处理,设置反应温度600℃进行焚烧。焚烧完成后,将电池、玻璃和边框等手工分离。回收的各类材料进入相应的回收程序。
但该方法的难点在于不同气温下,让氮气、氧气在什么气温然后又通过什么样的加温速率在什么温度上停留多久以把EVA,背板完全汽化掉,废气则从反应器中进入二次燃烧室,作为反应器的热源。热解完了之后再用化学法,即有机酸溶胀掉表面的电度、电极,最后留下完整的玻璃和完整的硅片,把它回收回来。对于厚度达到400微米以上的电池片,可以回收完好的硅片。
不过,随着制造技术不断发展,电池片逐代变薄,热处理法已无法获得完好的硅片,因此也只能够适用于回收硅料。
处理的回收过程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据尚善新材料副总经理蔡书义告诉《能源》记者:“很多情况下,这些技术会造成二次污染。”比如在汽化之后,还需要有机酸溶解法是用有机溶剂溶胀EVA,分离电池片、EVA、玻璃和背板主要难点还是在无机酸溶解法是用硝酸和过氧化氮混合酸,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虽然可保持晶硅片的完整,但需要进一步对硅晶片进行处理。且所需时间较长,大约7天为一次反应周期。且只针对EVA的去除和分离,未考虑到边框的拆除和硅晶片再利用,且另外,EVA膨胀后使电池片破碎且存在有机废液处理问题。
“根本还是经济性问题。”吕芳告诉《能源》记者:“我们去回收这个东西,一定要低能耗、低污染,如果说我们回收拿回来的东西用还不好用,结果发现,因为加到600度的温度能耗很高了,然后再释放出一大堆的有害气体。回收它很得不偿失。”
为了让光伏组件承受得起风沙雨露的侵蚀,组件在生产过程中都会经过严苛的考验,要在80摄氏度高温和零下40摄氏度低温环境下循环测试上千次。然而,前期的牢固打造造成后期回收的难题,因为拆解不易,会增加很多成本。此外,一个晶体硅光伏组件往往重达十几公斤,拆开之后,玻璃和铝边框就占据了80%以上的重量,最值钱的导电银浆则只有6克左右。有人对回收晶体硅组件的经济效益进行了测算,结果只有5%左右的毛利润,如果算上运输成本,企业甚至要亏本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