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光伏发电一年增收至少一万元,对我们这种缺少劳动力的家庭真是帮了大忙。”去年开始,安康吉河坝社区不少贫困户屋顶突然多了闪闪发光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板,脊椎受伤丧失劳动力的王武林便是其中之一。
发改干部引入光伏发电,每年为贫困户增收万元
安康市汉滨区吉河坝社区距离城区较近,种植花卉苗木和开办农家乐是当地主要的支柱产业,但山大沟深、资源匮乏的地理环境导致这里的居民普遍贫困,多数人选择了外出打工。去年2月,安康市汉滨区发改局干部杨攀担任该社区第一书记,利用自己在发改部门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经过数据调查和研究,决定带领村民走一条产业扶贫发展的路子。
扶贫资源要用在刀刃上。走访中,杨攀了解到部分贫困户家庭成员因残疾基本丧失劳动力,于是引进一条“高效光伏+扶贫+互联网+金融”模式的项目,目前已为5户贫困户安装装机容量10千瓦的光伏。经过统计,该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可发电约12000度,每户贫困户年纯收入增加11760元左右。该项目总投资8万元,其中贫困户出资7万元(贴息贷款5万元,自筹2万元),国家补贴资金1万元,第二年返还贫困户后再支付给提供设备企业,以此计算,贫困户6年便可收回成本。
发挥靠近城区优势,培育农家乐、家政产业
吉河坝社区靠近城区,一直是城区居民休闲、徒步胜地,也催生了许多农家乐。但由于多数农家乐以散客为主,致使当地“火烧馍”等特色美食,因为缺乏“包装”而停滞不前。为此,杨攀多方筹措项目资金,提升改造水电路基础设施,整合数十余家农家乐成立《吉河坝社区农家乐旅游协会》,打造了特色产业“火烧馍一条梁”,帮助6户贫困户新开农家乐,现已带动60余人就业。
为了带动农家乐产业与项目相结合,杨攀利用互联网思维提出“开心农场”项目,让一户贫困户作为农场管护员,流转农户4亩土地,将土地分成15平方米大小的地块,免费供城区居民认养。杨攀估计,项目初具规模后可实现每年吸引2万至3万人次客流量,催生周边瓜果蔬菜、土鸡蛋、土鸡销售点等农家产业,为周边农家乐带来部分客源。
此外,杨攀利用吉河社区离城区近的地缘优势,号召社区妇联组织贫困户闲散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成立家政服务公司,每月可增收1500元至2500元。
吉河坝社区有500亩花卉苗木种植基地,当地很多农户都依靠花卉苗木种植来养家糊口。杨攀借助脱贫攻坚机遇,以第一书记身份为社区苗木花卉做代言,引入“党支部+基地+企业+农户”的园林苗木绿化产业发展模式,有效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路径,指定统一的销售规章制度。通过资源整合,该产业模式可为社区200余户苗木种植户带来3-10万元年收入。
原标题:农户用光伏发电开办了“开心农场”,赚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