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根据群众院落宽敞、采光良好、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特点,多方筹集资金1000多万元建设了农村光伏发电致富项目,摸索出了一条“输血帮扶”向“自我造血”发展的精准帮扶新路子。
河口区义和镇宝一村位置偏远,种植结构单一,群众收入长期处于较低水平,无集体收入。市发改委下派帮扶工作组驻村后,结合帮扶村实际,广泛征求镇区意见,制定了符合村情、贴近民意的帮扶方案,筛选了16个投资达2000多万元的基础设施及产业民生项目。特别是根据群众院落宽敞、采光良好、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特点,多方筹集资金1000多万元建设了农村光伏发电致富项目,摸索出了一条“输血帮扶”向“自我造血”发展的精准帮扶新路子。
转变方式
“输血”“造血”相结合
开展下派帮扶,根本的目的是发展农村、富裕农民,关键是“输血”“造血”相结合,引导帮扶村转变发展方式,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第一书记张秀忠深刻地认识到:“生产及民生设施改善是基础,但更需要选择一个好的产业,能够帮助宝一村的乡亲们快速增加收入。”
多年的发改部门工作经历和对国家惠民政策的学习,让张秀忠萌生了在宝一村发展光伏发电项目的念头。通过咨询专家、网上查询相关资料,帮扶组深入了解到分布式光伏发电是国家鼓励发展的,且项目建设周期短、收益高,建成后就能获取稳定长期收益,可实现迅速脱贫;光伏设备技术成熟稳定、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达25年,管理方便;同时,光伏发电作为新型能源,绿色无污染,有利于节能减排。
借“光”发电
开创帮扶新模式
基于充分论证,帮扶组提出了建设屋顶光伏发电致富帮扶项目的初步计划,并召集村干部及党员代表开会征求大家的意见。为让群众对光伏发电有直观认识和了解,第一书记张秀忠先后组织群众到我市多家光伏企业参观,增强群众直观印象和信心,渐渐地,群众也从开始的不理解、抵触到期盼项目的快速上马。
开创帮扶新模式
好项目选定了,资金从哪儿来?光伏发电具有收益长期性、稳定性,并且有国家扶贫政策支持,适合多渠道融资。
先后邀请本市多家光伏企业到村实地调研论证,向发改委党组作专题汇报并成立了帮扶项目推进小组,协调省电力改造资金360万元……这些,成为第一书记张秀忠在申请光伏发电项目上作出的努力。为解决帮扶村资金短板,帮扶工作组多次与光伏企业负责人座谈,争取让企业在盈利的同时更多地承担社会责任。最终,企业经过认真分析,决定以设备成本价支援宝一村光伏项目建设,建设成本比市场价节约了15%。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宝一村屋顶光伏发电致富帮扶项目产业新,投资大,没有经验可循,相关部门也是首次接触,施工中遇到的难题也不可预知。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坚定村民项目建设信心,张秀忠一直盯靠在项目建设一线,随时协调解决突发的问题和麻烦。
为了让群众爱护设备,珍惜这一来之不易的各方支持,第一书记和帮扶组科学确定了光伏设备的安装方式,安装3千瓦的群众首付1500元,安装5千瓦的群众首付4000元,对特困户减免。并网发电后二年内,安装3千瓦群众从收益款中再交1500元,5千瓦的再交4000元,缴费期结束,最大限度地保证各方利益。由于帮扶村村民房屋质量、结构参差不齐,光伏板加上支架和安装工人的重量超过400公斤,大多数房屋不符合承重条件。为了在屋顶安装光伏设备,张秀忠与村干部绞尽了脑汁,一起叫村里几名干过建筑的老人,一家一户实地查看,全面分析,集思广益,通过构建外部支架的“土办法”,巧妙解决了房屋承重的问题,即保证了房屋、设备的安全,又节约了成本。
“四方”共赢
富民强村新路径
宝一村“屋顶光伏发电致富帮扶项目”从策划到论证实施,符合国家产业扶贫政策,兼顾了各方利益,得到了市区镇支持,激发了村民热情,实现了政府、社会、企业、群众“四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据了解,该项目在2016年新春佳节之际,在群众欢声笑语中全面开工,仅用了3个多月的时间,在5月30日顺利并网发电,全村168户群众利用自有屋顶安装了746千瓦光伏发电设备,村集体安装了108千瓦光伏发电站,宝一村一跃成为全国分布式光伏安装量最大的村,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光伏发电第一村”。项目并网发电以来设备运行良好,三个月全村已发电35万度,增收30多万元,村集体增收5万多元,户均增收1800元。
项目建完了,但不代表帮扶工作就此结束。为让村民手中“金鸡”不断“产蛋”,第一书记张秀忠专门邀请光伏专家到村培训,让村民掌握光伏设备的保养知识,同时积极协调设备厂家延长质保期限,让安装企业确定专人负责全村设备运行和管理,协调保险公司为村民光伏设备设计保险,解决村民后顾之忧,确保长期稳定受益。
原标题:光伏发电助农致富——市发改委驻宝一村下派帮扶工作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