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年,中国并网光伏发电占总发电量占比虽然只有1.1%,但其总量已超过世界3/4国家的总发电量。中国光伏大幅度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补贴与政策支持。
与欧洲绝大多数国家一样,中国对可再生能源采用了固定上网电价补贴政策。这一政策可以在成本与市场急剧变化的情况下,锚定今后一段时期的收益率,有利于激发投资者热情,鼓励行业先行者,已被国际上验证为最行之有效的可再生能源支持政策之一。
那我国这些年来的光伏补贴,是高了还是低了?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处于什么样的水平?
由于光伏发电有其特殊性,直接在数字上进行比较并不客观,所以需要进行折算,将不同背景化为同等条件。目前中国与德国均是光伏大国,体量大、实力强,也采用了相似的固定上网电价补贴政策,因此最适合进行比较。但必须进行如下考量:
首先,光伏有集中式与分布式之分,安装地点不同,规模不同,其补贴不尽相同,要先明确比较主体。中国光伏以集中式光伏电站为主,集中安装在西北地区。因此,中国的光伏补贴以I类资源区的标杆上网电价计算比较恰当。德国光伏以分布式为主,国土面积较小,其光伏补贴适宜按各种规模项目的补贴平均值衡量。
其次,补贴高不高直接对标的是成本,同样数值的补贴,成本低的相应补贴效应高。由于中国制造业强、人力成本较低、项目规模较大以及关税与进出口政策影响等因素,这些年中国光伏的综合安装成本比德国低30%-40%。
最后,光伏也靠天吃饭,不同的光照条件,也会对补贴水平高低的判断产生影响。中国西北部光照条件较好,而德国纬度高,气候湿润,平均光照条件一般,有效日照小时数大约是中国西北的一半。因此,中国光伏的回收期比德国短一半。按中国7-8年收回成本计,中国光伏项目在资金成本上有约15%的优势。
因此,折算到同等情况,中国光伏补贴需要在数字上上浮约50%。
2013年,中国光伏补贴政策刚刚出台时,上网电价为每千瓦时0.9元,2017年降为每千瓦时0.65元,五年时间下降近三分之一。德国光伏补贴开始于2004年,初始上网电价高达50欧分;2013年平均上网电价约为13欧分(按现汇率折算为人民币1元/千瓦时),2017年平均为11.7欧分(0.9元/千瓦时),但近期降速下降减缓。因此,综合比较,可以认为,2013年中国光伏补贴高于德国35%,但到2017年时,两者则已基本持平。
可见,随着光伏行业逐渐成熟,中德两国的实际补贴已趋于一致,世界上不再存在大规模的“补贴高地”。
然而,政策上的补贴只是光伏补贴的一个组成部分,要全面分析补贴的高低,还必须综合国情与市场发展阶段综合考虑:
① 虽然德国政策上直接给予光伏电站的上网价格与中国持平,但德国现行销售电价高达人民币3元每千瓦时,其中有约8角钱是可再生能源附加费——这一部分是由消费者补给可再生能源的。德国可再生附加费基本上逐年上升,仅此一项已相当于中国许多地区的销售电价;而中国电价中的可再生附加不足2分钱(两国的可再生附加都并不单单针对光伏)。
可以看出,德国消费者另外支付了很大一部分的光伏补贴,而中国光伏补贴主要由政府与终端电价的交叉补贴负担。
② “中国光伏补贴很高”这一印象,很大程度上是与火电标杆上网电价对比而产生的。中国煤炭资源丰富,火电占绝对优势,发电设施较为先进;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现状,环境成本也相对较低,因此火电标杆电价远远低于光伏。德国煤炭资源禀赋低于中国,火电成本较高,各发电品种的销售电价差异不大,加上电力市场化程度高,风电光伏分时销售电价常常很低,有时甚至为负数。因此,与其说中国光伏电价较高,不如说中国火电电价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更为恰当。
③ 对于任何新能源,在起步阶段给予较高的补贴是合理的。中国光伏行业起步首先是为欧洲市场生产设备,本国安装市场发展比较晚,在近五年才开始爆发式增长。除了国家统一的补贴,中国光伏也存在着地方补贴、项目补贴、企业补助等公开形式以及一些隐性形式的补贴,这是行业发展初期培育市场、保护产业的必然要求。
当然,在中国光伏行业发展中,的确存在重安装轻发电、某些地方项目补贴偏高、“骗补”等现象。但用发展的眼光看,这也许是任何行业起步中难以避免的。
中国光伏补贴水平总体上是趋于合理的,而且日益市场化。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正是由于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与补助,中国光伏的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才能如此迅速,甚至大大突破了西方国家光伏技术发展的学习曲线。如果不考虑并网成本,光伏发电侧平价上网在10年内很有可能实现。由于光伏的灵活性,其在可再生发电中将占据越来越重的份额,可为“十三五”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乃至2030年中国能源总体战略转型做出突出的贡献。
原标题:中国光伏补贴高吗?要看怎么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