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青海省发展光伏扶贫有两个天然优势:阳光和土地。截至8月25日,玛多1万千瓦光伏扶贫电站累计上网电量2081.2千瓦时。2016年,该电站收益380万元,使玛多县1132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增收3357元。
青海省贫困人口点多面广、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脱贫攻坚任务相当艰巨。如何实现最大范围的贫困村民永久脱贫,是摆在国家电网公司和当地政府面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力拔穷根
乘车行驶到距格尔木市区约14千米的地方,眼前就会出现一片深蓝色的湖泊。放眼望去,一排排整齐的多晶硅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使这片广阔无垠、荒芜的戈壁滩充满了生机。占地面积0.22平方千米的玛多1万千瓦光伏扶贫电站就坐落于此。
截至8月25日,玛多1万千瓦光伏扶贫电站累计上网电量2081.2千瓦时。2016年,该电站收益380万元,使玛多县1132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增收3357元。
位于青海省南部的玛多县是我国海拔最高、青海省人口最少的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国家电网公司定点扶贫县。
2016年,玛多县迎来了精准扶贫机遇。国家电网公司在青海省格尔木市东出口的光伏产业园区,投资9282万元异地建设1万千瓦光伏扶贫电站,帮助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贫困户早日脱贫。该电站于2016年5月20日投运,实现了当年建成、当年投运、当年收益的目标,成为我国首座将发电纯收益全部用于贫困人口脱贫的光伏电站,为我国探索和创新精准扶贫战略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开辟了新思路、新途径。
玛多县1万千瓦光伏扶贫电站的建设和运营是国家电网公司实施“国网阳光扶贫行动”的标志性工程,电站预计运营期达25年,为2020年全面实现玛多县扶贫攻坚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为使玛多电站按期投运,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注册成立了国网青海电力格尔木阳光扶贫项目运营管理分公司,负责扶贫光伏电站的建设、运维,将工程建设纳入公司建设管理流程,同时采取EPC总承包模式加快推进电站本体和送出工程建设。在各方努力下,玛多电站从建设到投运仅用了3个月时间。
变输血为造血
8月25日,在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寿乐镇西部的杨家山村,海拔2400米的杨家山光伏扶贫电站正将光能转化为电能源源不断地输入到青海电网。杨家山电站是海东市首座并网发电的光伏扶贫电站。
地处脑山地区的杨家山村共有两个社160户533人,经济收入以种植土豆、大豆等农作物及养殖业和劳务输出为主,由于海拔高、气候寒冷等环境因素制约,农作物不易生长,遇到干旱缺水的年份或冰雹等自然灾害,庄稼就会绝收,靠天吃饭的村民生活条件十分艰苦,贫困户居民人均年收入不足2730元。2015年,杨家山成为国网青海电力定点扶贫村。
“以往,贫困户的想法是,扶贫就是给钱。我们经过调研,决定发挥电网企业优势建设光伏扶贫电站,变输血为造血,帮助杨家山村贫困村民快速脱贫。”国网青海电力有关负责人说,6月25日,由国网青海电力全额出资的杨家山300千瓦光伏扶贫电站成功投运,运行期间预计年均发电量41.23万千瓦时,年利用小时数达1338.7小时。预计村集体年收益达到10万元,46户贫困户130人年收益达到3000元。目前该电站已累计并网发电4.4万千瓦时。
“有了长期收益,我们就有了改变生活的基础和信心。等到第一笔收益资金发下来,我们发挥这里高海拔无污染的土地优势,联合成立绿色中药种植合作社,共同发家致富奔小康。”杨家山村村委会主任朴实的话语里充满了对未来美好新生活的向往与期待。
8月18日,国网青海电力下属的海东供电公司被海东市乐都区人民政府授予“2016年脱贫攻坚优秀单位”称号。乐都区政府对其在2016年脱贫攻坚工作中作出的重要贡献给予充分肯定。
责任央企的担当
2016年青海省新能源装机容量达750.84万千瓦,占比超过青海电网总装机容量的3成。依托在光伏并网运行管理、新能源消纳送出、发电系统测试等方面取得的一系列科技攻关成果,新能源正源源不断地通过青藏联网、新疆与西北电网联网750千伏第二通道等工程被送出青海。2016年,青海电网首次通过跨区交易向华东、华中、江苏电网外送富余光伏电量6.74亿千瓦时,其中包含玛多1万千瓦光伏扶贫电站的百万千瓦时电量。此外,青海省内光伏电站直购电也使得当地新能源电量开始就地消纳。今年,国网青海电力将继续组织10亿千瓦时清洁能源电量外送,促进青海清洁能源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
在玛多1万千瓦光伏扶贫电站成功经验的示范引领下,目前,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境内的3座光伏扶贫电站已并网发电2000多万千瓦时,将为2778户建档立卡贫困村民连续补助20年,户均补助4000元,惠及贫困群众5.56万余户,补助金额达2.2亿元。青海省内其余地区光伏扶贫电站也在积极规划与建设中。
青海省扶贫开发局局长马丰胜说,在青海省定点扶贫工作中,国家电网公司扶贫行动最快、力度最大、措施最实、成效最好,充分彰显了责任央企的品牌形象。
原标题:光伏扶贫:走出一条光明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