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运营商,电力装机规模1697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388万千瓦,清洁能源比重高达92%,率先打造了国内首条电子级多晶硅生产线,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省光伏发展时选择了她,她就是国家电投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黄河水电)。
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运营商,电力装机规模1697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388万千瓦,清洁能源比重高达92%,率先打造了国内首条电子级多晶硅生产线,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省光伏发展时选择了她,她就是国家电投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黄河水电)。
“黄河光伏”已成为全国的一张靓丽的名片,甚至形成了“世界光伏看中国,中国光伏看青海,青海光伏看黄河”的佳话。
6月27日,在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主菜”之一的“清洁能源发展———光伏产业技术创新与政策研究论坛”召开期间,记者采访了黄河水电董事长谢小平,试图从这位全球最大光伏发电运营商掌门人的话语中,窥探行业发展的最新潮流。
中国电力报:从我国首个光伏特许招标项目建设至今已有9个年头,尤其是最近几年,我国光伏行业发展势头迅猛,您对行业的发展有何看法?
谢小平:从最早的青海河南20兆瓦项目、西藏桑日10兆瓦项目,到全球最大的85万千瓦龙羊峡水光互补光伏电站,再到前段时间刚刚并网发电的100万千瓦多能互补光伏电站……我们一直在“摸着石头过河”,努力地学习积累光伏发电站建设、运营、管理的经验……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我们建成投产了37座光伏电站,总装机达388万千瓦。黄河水电一直积极探索和发展“光伏+生态+惠民”的新模式,致力于使光伏产业成为惠及人民的阳光产业。
在我看来,光伏行业是一个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行业。现在的光伏电站与2010、2011年建设的已不可同日而语,今年最新的光伏“领跑者”项目已经出现了单价0.31元/千瓦时的电站,这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
光伏电站的能源转换效率已经大幅提升,反映到制造端,组件效率从2011年的3%到现在超过20%,电池效率也至少提升了1%。从原辅材料到设备本身的价格成本降低,再到集约化的运行管理,每个环节都在提升。
七八年前的光伏电对老百姓来讲,是一个奢侈品,随着下一步的发展,光伏电会变成让大家用得上、用得起的清洁能源。
中国电力报:黄河水电为何要从单纯的电站运营商向布局全光伏产业链转型呢?
谢小平:作为光伏行业的终端用户,最开始我们的认识还很粗浅,直到我们布局了自己的多晶硅、切片、太阳能电池及电池组件,率先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光伏产业链,我们才发现光伏发电组件距离国家设计标准、制造标准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我们参与到上游制造业,完善自身光伏产业链,是为了形成一个用户与制造业互相促进、提质增效的良性循环。
在青海,我们还提出了建设智能化光伏电站,比如说实现电站系统数据采集方式的革命性变化等。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我们与行业内多家先进企业合作,前不久刚刚揭牌了“光伏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下设学术委员会及17个独立或联合的创新实验室、创新工作室和创新中心。
可以说,光伏行业单枪匹马开拓一片市场的时代已经过去,按照国家对中央企业的要求,我们要联合国内外的行业顶尖企业一同走向国际,一定要把中国技术、中国产品、中国的装备制造带出去。
中国电力报:黄河水电龙羊峡水光互补项目的效益如何?您又是如何看待光伏储能行业发展的?
谢小平:其实,水光互补电站的社会效益远大于电站本身的效益。龙羊峡水光互补项目自身效益非常好,但最为重要的是它能减少电网常规能源的备用容量(例如为吸纳新能源火电站备用依然要烧煤)。水光互补电站与普通光伏电站不同,业界往往存在一种误解,认为传统电源是为了电网调峰调频服务,而新能源对电网稳定性都有不良影响。其实,水光互补电站非但没有削弱电网的调峰能力,还对其调峰调频有一定的正面作用。我们经过实践证明,对于水光互补电站,晴天可以增加电网18%的调峰能力,阴天可以增加9%,雨天可以增加5%。
在我看来,目前能源革命的主要内容就是发展“新能源+储能”。这一联合发展的模式是值得认可的,新能源要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和储能相结合,否则新能源完全替代传统能源的一天永远不会到来。
目前储能技术五花八门、百花齐放,各种各样的技术都有,得到国家支持的主要是新能源动力汽车和光热电站。从水光互补电站再到最新的水风光储多能互补项目,我们之所以发展储能,主要目的是要让光伏电站对电网更加友好,能够真正发挥光伏在减少污染和碳排放的作用。青海省经济相对欠发达,用电需求不高,随着电力装机规模不断增加,青海弃光、弃风压力将不断加大。作为中央企业,我们目光必须放远一些,为了行业的发展做优做大储能产业。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黄河水电时所说,青海有充足的太阳能光照资源,丰富的荒漠化土地资源,国家电投集团有产业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资金优势,我们一定要将光伏产业做好!
原标题:对话|黄河水电谢小平:“世界光伏看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