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李振国辞职后走向光伏行业,独辟蹊径,选择不被看好的单晶路线,一直努力寻找不同的技术路线,不懈努力下创造出22亿元的净利润。在光伏行业里前行,技术就是核心竞争力,把握技术就是掌握未来的发展趋势。
2017年49岁的李振国,戴着眼镜,头发几乎全白。他说话谨慎,有时候会为了一个问题思索半天。在光伏行业里,技术路线大抵分为晶硅路线和薄膜路线,后者的代表企业是美国光伏巨头First Solar和汉能。
1990年,李振国毕业于兰州大学物理系,被分配到华山半导体材料厂。两年后,24岁的李振国辞职离开了“铁饭碗”,去了当地的一家小型器件厂工作。华山半导体材料厂在半导体行业内地位颇高。
1995年,他回到西安理工大学帮着建单晶生产线。两年之后,他承办了这家校办工厂,当时工厂里仅有两台单晶炉,全国从事单晶的企业仅有四家,总共仅有2兆瓦产能,实际产量仅0.5兆瓦。 2000年,李振国注册成立自己的公司,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万元。
2006年,李振国不得不面临一个抉择。当时整个光伏行业绝大多数玩家都选择了多晶技术路线,李振国和他的团队则选择不被看好的单晶路线。对于选择何种技术路线,李振国也曾处于摇摆之中。直到2006年钟宝申的加入,才让隆基坚定走单晶路径。
隆基计划扩充下游切片领域,开始新建产能。在光伏行业内,上游硅片厚度与切割损失量是影响晶体硅电池应用成本,甚至太阳能并网发电成本的第一个决定性因素。相比于传统的砂浆切割技术很有优势。
李振国、钟宝申在内的隆基高层一致认为,砂浆切割技术的成本下降空间很小。因此,在选择设备时,隆基依然选择了砂浆切割设备。事实上,即便是采用砂浆切割技术,隆基依然寻求一条不同的技术路线,倡导全回收的概念。经过两三年的研发,到2012年,隆基的砂浆回收再生系统已趋于成熟,使其耗材的成本比同行低了30%。
他辞职走向光伏行业打拼,成立公司净利润达22亿元
偶然下,来了一个200万片的金刚线切割订单,若要降低成本,就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太依赖国外厂商。为此,隆基开始培育国内金刚线切割产业链,从2013年初开始量产。在隆基培育的供应商中,有一家总部位于陕西的金刚线生产商。这家公司成立于2015年7月,主要产品为电镀金刚线和其他金刚石超硬工具。
2017年,该公司投产并运行的产线共计245条,预计实现电镀金刚线年产能1800万公里。
2016年,实现净利润15.47亿元,同比增长197.36%。2017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22.41亿元,同比增长103.99%。
在光伏行业里前行,技术就是核心竞争力,把握技术就是掌握未来的发展趋势。
原标题:李振国:辞职走向光伏行业打拼 成立公司净利润达2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