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8年11月2日国家能源局召开关于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成果座谈会,十三五光伏发展规模从105GW有望调整至210GW以上,光伏行业补贴可能会延长至2022年,如果政策落地,明后年新增光伏装机需求将得到释放,装机规模有望达到40GW以上。
光伏产业政策调整来得太突然。陷入沉寂之中的光伏业,迎来大惊喜。
2018年11月2日国家能源局召开关于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成果座谈会,讨论“十三五”光伏发电及光热发电等领域的发展规划目标的调整。根据与会者传达的信息,十三五光伏发展规模从105GW有望调整至210GW以上,光伏行业补贴可能会延长至2022年,2019年光伏产业支持政策将加紧研究,户用光伏可能与集中式电站分开管理。如果政策落地,明后年新增光伏装机需求将得到释放,装机规模有望达到40GW以上。
2016年国家能源局下发《电力规划管理办法》,明确规划调整的系列管理办法。“十三五"规划中期调整是例行动作,规划推进到中期,根据规划管理办法要调整各行业规划内容。此前,国家能源局下发《关于开展“十三五”电力规划中期评估及滚动调整的通知》,开展十三五电力规划中期评估及滚动调整工作。
不过,此次能源局研讨会恰逢中央民营企业座谈会之后,且会上有光伏企业负责人陈述光伏产业政策调整带来的阵痛,得到中央高层的指示。国家能源局此举,是对531政策的修正,也是对中央政(批)策(评)的回应。
受此利好刺激,光伏行业内上市公司隆基股份、通威股份、阳光电源、正泰电器、林洋能源等均收涨停,上市公司市值一日合计增加在100亿元以上。这份政策的含金量之高,在资本市场率先显现出来。如果计算政策变化带来的市场需求,这份政策将带来千亿元以上的价值,可谓千金之巨。
话说回来,自531政策之后,光伏行业经过了空间严峻的半年。面对行业震变,可谓度日如年。光伏电站转让、光伏组件厂商裁员、光伏从业企业转型、银行抽贷等比比皆是,硅料、硅片、光伏组件价格更是一降再降。政策带来的杠杆效应在半年时间发酵,及至当前突然反转,行业内人士直呼“来得太突然。”
那么,在政策调整前后,谁为政策失衡负责?这个锅谁来背?
对于十三五光伏指标规模,调整到250gw,还是270gw尚需要决策部门定夺。方向是将指标放开了,但鱼与熊掌不能兼得,既要指标,又要补贴是不可能。这既与政策的导向(平价上网)不符,也与补贴缺口日益增加的显示不符。增加指标、延长补贴的一个前提条件是,进一步下调补贴规模。否则财政部不会答应,电网公司也不答应。
实际上,能源管理部门对于不需要补贴的项目是鼓励和支持的。各地既可以自行出台补贴方案,企业也可以自行建设不需要补贴的项目。从当前的组件和epc成本情况看(多晶组件1.8元每瓦,单晶PERC2.1元每瓦,单晶双面PERC2.4元每瓦,系统成本在5元/瓦左右),并不可行。行业里还是期待扩大光伏领跑者基地的规模,依靠领跑者带动下游需求。
其次是光伏发电效率提升、上游硅料价格下降、非技术成本下降。非技术成本则包括市场上常见的资源费、路条费等,每瓦在0.5元上下,这部分成本下降难度实际上非常大,能源君认为如果各方无利可图,那么项目推进的也就没有什么动力了。
实现平价上网是行业的阶段性进展,也是市场需求实现正向循环的驱动力。当我们还在等待成本下降,并且把平价上网的时间定在2020年时,政策突然转向。系统内成本下降的速度、平价上网的时间可能因此而被拉长,因为需求好转,光伏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毛利率也可能反弹。龙头公司因为前期小公司的推出,出货量预计高于行业平均增速。
原标题:政策大逆转 光伏发展规模从105GW有望调整至210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