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3月份,多晶硅出厂含税价仅为120—130元/公斤,而近几个月来多晶硅价格已一直维持在165元/公斤左右。”泉州市光伏组件和光伏应用产品制造商表示,“这次价格上涨也许是太阳能光伏产业走出低谷的契机之一,下游光伏企业利用这段时间整合产业技术和产能,对优化行业结构将有很大帮助。”
个别在建光伏项目投建放缓
虽然去年光伏市场并不景气,但今年光伏企业对多晶硅的需求不减反增。据了解,2014年国内光伏发电新增备案总规模1400万千瓦,其中分布式800万千瓦,光伏电站600万千瓦,较之去年增长近两成。与此同时,今年1月至4月上旬,多晶硅价格上涨了近21%,达到165元/千克。
上游多晶硅及组件厂商倒闭,导致上游组件产能下降,“短期内多晶硅企业恢复产能,还跟不上下游需求的速度。”业内人士透露,我市个别在建光伏项目的建设工期已受到影响,包括一个在建的12兆瓦光伏项目,原本预计在今年年初便可投入使用,但由于组件供应量紧张,预计投入使用时间可能要延期至6月下旬。
此外,光伏应用产品生产厂商的成本更容易受到影响,文创太阳能(福建)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陈文良介绍,如太阳能路灯、太阳能音箱等产品的生产厂商,其上游原材料供货也受到波及,成本提高不少。
市场回暖有利于龙头企业
“不过,业内并不需要过于担心多晶硅产能不足。”据悉,目前国内多晶硅产能较为集中的区域,如江苏、新疆和四川等地的多晶硅产能逐渐提升,预计2014年国内多晶硅产能将达15万吨。“这种多晶硅涨价的行情虽然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持续走高的情况一般不会出现。”当前市场的供需平衡还比较脆弱,如果多晶硅企业盲目扩产,加上国外多晶硅进口,行业就会再度出现产能过剩,甚至重现2012年行业寒冬景象。
近两年多晶硅市场震荡之后,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而且光伏全产业链成本下降推动了光伏发电应用市场逐步扩大。不管是对多晶硅企业还是光伏企业来说,都是一件好事,陈文良认为,这种温和回暖有利于龙头企业发挥技术优势,在竞争中逐步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目前市场回暖,有利于成本控制好、品牌价值优的企业实现盈利,同时又不足以让前期投资过大、技术含量较低、成本过高的企业活过来,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金保利(泉州)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侯文炫也表示,相对于急着复产、扩产,光伏企业应该利用这段时间,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方式,将产能集中到优秀企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