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已经一再证明王侯将相本无种,小小泗水亭长能开创汉唐盛世,叫花子讨着饭也讨出了个皇帝来当,何况在创富神话高频的光伏业
高效电池的扩张潮和创业潮已成为了一股风,比凛冬的北风还猛,却潮热了整个行业
公元190年,关东群雄联盟讨伐董卓,推举四世三公出身的袁绍为盟主。当时不过区区高唐令的刘备,在一旁远远望着本初同学那高大项背,双眼中全是艳羡,艳羡中闪过一道悸动。三十年后,他称王西川成三分天下之雄主。
一千八百多年后的2018岁末,某光伏制造龙头公司高级副总裁C先生离职准备创业,他觉得,高效电池能够成就光伏行业王者之冠。
而与他一样离职也打算在高效电池领域创业的王先生则说,这可能是光伏制造业的最后一次创业机会。
是,或者不是,也许并不那么重要,甚至来不及去思考,持续了差不多一个季度的高效电池片紧缺市况,就像雄浑嘹亮的声声战鼓,催促他们加快了创业的脚步。
历史已经一再证明王侯将相本无种,小小泗水亭长能开创汉唐盛世,叫花子讨着饭也讨出了个皇帝来当,何况在创富神话高频的光伏业豪强出身的C先生的江湖声名,也远非当年那个只知艳羡的小伙子刘玄德可比。
潮水没有退去之前,谁知道最后穿着裤衩上岸的会是谁呢?
C先生不是虚拟人物,他也是虚拟人物。
往年年关前的一两个月,他基本上都是在会议中度过,作为公司的高级副总裁,他每年年底的日程几乎都排满了关于年度总结和来年计划的各种会议。
但在2019年春节前的最后这两个月,他换了一张新的日程表,会议变成了会谈。
在离职后的这些日子里,他千里奔波于华东、华北的广袤寒风中,多次往来于上海、江苏、山东、河北及北京等地,与政府官员、上市公司、投资公司、某光伏公司或某某光伏公司的高管们,进行着密集地会谈。
凛冬的北风吹得他脸色白里透红,像是微醺一般,但他眼眸里闪耀的炽热,却让他的话语裹挟着一股夏天的热,感染了天气,以及听他说话的人。
他说的是高效,是高效电池,他在说服听他说话的那些人支持他的高效电池创业项目。他的计划已足够清晰,唯一还不太确定的是,究竟先上1GW还是直接上2GW。
因为,在他之前,一位姓刘的先生已经在浙江开始建设1GW高效电池及500MW高效组件产能。还因为,同时还有张先生、王先生、李先生、赵先生等诸多先生也在各地忙碌着,忙碌着同样的事情,其中或许还并不包括隆基、通威、中环等高效龙头的扩产计划及或明或暗投资参股的高效电池新公司。
一些地方政府对于高效电池项目的热情,超出了C先生们的预期,除了比拼工商税收优惠,土地、厂房建设、供能、融资、住房乃至设备投资都给予大大支持,C先生们基本可以拎包入驻。
在如此热情下,高效龙头企业们的扩张,当然会比创业者C先生更为大方,其中又尤以隆基、通威和刚刚更名不久的广东爱旭为甚。
在2012年初夏的橘子洲头,刚在上海主板上市的李振国遥望着伟人像对笔者说,他这辈子只干了一件事,就是拉单晶。其时,隆基的业务只有拉晶切片,四十出头的李振国已满头白发,还真像是已活了“一辈子”的样子。
六年后,李振国把拉晶切片和单晶组件产能都做到了全球第一。他近期的小目标,则是要在2020年把产能扩展到45GW。
后来居上的通威太阳能,在2018年年末时电池片产能突破10GW大关,刘汉元的果敢令人望而生畏。
但或许,正如他以硅料早早入行晶硅却更愿意混迹于薄膜圈子里一样,他似乎并不愿意把鸡蛋都放到一个篮子里。所以,他在家乡成都开工了1GW异质结电池产能。
异质结电池正是另一个高效投资热点,那位讲述了很长时间非晶薄膜故事已快淡出行业视线的林先生,早已在福建悄悄地忙活着他的2GW异质结电池产能。
相比他的低调,国企彩虹集团2018年6月1日在嘉兴的2GW异质结电池产线开工仪式,稍稍要热闹一些,却也并未引起正悲痛于“531”的光伏人的太多注意,这也包括晋能集团的2GW异质结电池组件项目。
与P型技术的高效PERC电池不同,异质结电池的N型技术更具争议,特别是在技术稳定性和成本方面。正如英文字母P与N之间,只间隔着一个字母O,OK的O。
兼具北人忠厚与浙商精明于一身的林建伟选择了N型技术,但不是异质结,他的中来股份在2016年投建的2.1GW双面发电电池产能,采用的是N型双面同质结技术。
无论是P还是N,无论是已经开建还是尚在观望,在李先生、刘先生和两位林先生的身后,早已风起云涌,高效电池的扩张潮和创业潮已成为了一股风,比凛冬的北风还猛,却潮热了整个行业。
此时,有人向这股风里添加了一根干燥的木材。生产高效组件的另一位王先生,双手捧着数千万元预付款,正四处寻求2019年前两个季度的高效电池片供货合同。
在早已退步到易货贸易年代的光伏业,王先生肯定不是钱多了烫手,他不得不从甲方变身乙方的背后,是2018年三季度末以来高效电池一片难求,是主要电池片厂家2019年上半年订单已满仓。
一位瘦高的长得有些漂亮的分析师小伙子说,到2018年底,P型高效电池产能将突破80GW,2019年特定突破100GW。
但这似乎仍满足不了市场的渴求。在王先生身后,还有同样捧着一堆堆如干柴一样现金的张王李赵等诸多先生,他们都在眼巴巴地翘首盼望着高效电池的供货合同。
干柴、热潮与风,三者汇聚一起,便是燃烧,猛烈地燃烧。
笔者突然想起2010年盛夏奔波于苏浙皖等地想要弄明白大家为什么都在疯狂扩张时一位老总的话:一台炉子(单晶炉)两个月就能收回投资,这么好的市场,为什么不扩?
某著名光伏国企上市公司对于高效,似乎有另一种看法。在对国内诸多一线品牌组件经过长达一年的各种测试后,他们发现,单、多晶组件发电效率排名第一的,均出自2012破产重组后似乎并未更新过产线的无锡尚德。
一定有很多人不会认同这个测试结果。
比如光伏装备厂家,他们有很多数据和论据佐证三四年甚至更短时间更新一次产线是保持这个行业技术进步的基本要求;又比如那些一直在更新产线扩张的公司,他们不需要用数据证明什么,不断更迭产线和扩张就足以牵引竞争对手的脚步。
不知道是否有人计算过,80GW的高效产线更新总投资需要多少钱,光伏行业一年的全部利润是多少,全行业投入到技术研发上的资金又是多少?
或者再往前看,被80GW高效产线淘汰了的那些产线总投资多少、使用了多久、还有没有价值?
这笔账计算起来可能有些复杂,但更难搞明白的是那些简单数字背后的意义。因为在这另一种形式的高效之路上,有很多光荣正确的理由,也有很多辉煌的成就。
时光匆匆,倏忽间便来到了2019。2019,可能真的有些不同,有些情况似乎正在发生着不小的变化。比如,宏观环境;比如,国际市场。
虽然现实拒绝假设,但假设却能够增添我们认识未来的维度。如果在2019,内需和外需出现同时受挫的局面,我们该怎么办?
正如没有人知道高效电池赶超这股风起自何处又将归去何方,这个问题恐怕也没有多少人能够回答。
但宏观环境的巨大变化早已体现在各种微观中,风起于青萍之末,正徐徐而来,在2019,或成飓风。
原标题:光伏三国 |“高效电池”的奔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