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草莽走向成熟,经历痛苦的整合是每一个产业都难以超越的过程,光伏产业正在经历这一过程,加速整合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光伏产业的最主要问题之一。这一整合已经持续了三年时间,相较于成熟国家的接近完成这一过程,中国的光伏产业整合更像一潭死水。近日保利协鑫与刚刚引起惊艳一片的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民投”)合组基金,投资100亿元人民币于光伏、天然气,并重点于光伏产业整合,这无异是向这潭死水扔进一块巨石。所以称之为“巨石”,是因为这是一块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结合的石头,是代表产业经济成熟的石头。
整合进展缓慢直接威胁中国有竞争力光伏企业的竞争力。就像造成整合进展缓慢的原因是地方政府和银行的保护一样清晰的是,进展缓慢的危害也十分清晰:相较2012年,2013年全球光伏产能未有增加,需求增加了17%以上,理论上,这意味着企业的利润应当增加17%。可事实是,有竞争力光伏企业的经营结果差强人意,部分稍有盈利,部分刚刚扭亏,部分还在亏损中。造成这一结果的唯一原因是,大批无竞争力光伏企业还在苦苦地挣扎,压低销售价格则成为他们唯一的武器。它带来的结果就是产业的合理利润不能实现,就是英利在成为全球最大出货量企业的同时成为亏损额最大的企业之一。
保利协鑫对于产业整合进展缓慢更有切肤之痛。2013年中国多晶硅的消耗量是16万吨,其中进口量就高达8万吨,当需求市场呈现严重供不应求时,其结果应当是产品利润空间的提升。可奇怪的是:作为全球硅料和硅片出货量最大、成本竞争力最强的保利协鑫,多晶硅产量增加了36%,生产成本下降了13.7%,经营利润却是-8550万美元。究其原因,除却来自境外企业的价格之争,境内多家无竞争力多晶硅企业的死灰复燃,都在严重削弱着保利协鑫的合理利润空间。
不能保证合理利润的产业是难有发展的产业。光伏产业整合进展缓慢带来的恶性结果,不单反映在有竞争力企业的竞争力难以得到提升,也综合反映在中国领先的光伏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所下降,具体在出口方面就是:相较2012年的59%,2013年中国光伏产品占全球市场份额下降了1%。
产业发展史证明,改变这一不利局面的唯一动力是资本的加速进入。遗憾的是,中国的资本市场不尽完善,光伏产业的投融资环境更不尽完善,而这些不完善又集中反映在急待资本进入的光伏产业整合市场。2011年中国光伏产业产能70GW,总资产规模5000亿元以上,企业数量多达400家,这既意味着完成产业整合,数以百计的无竞争力企业必须退出市场,数以百亿的资本必须进入市场。有着30年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不乏大量金融资本的存在,但是否进入、如何进入光伏产业整合市场却始终在探索中。
产业与金融的资本结合应当是最佳选择。推动加速完成整合的主导力量,可以是已在光伏中的产业资本,也可以是愿意进入光伏的金融资本。但在当前光伏产业投融资环境极不完善的背景下,重组的主导力量难免遇到这样的尴尬局面:有竞争力光伏企业有心无力,保证流动资金尚且勉为其难,何谈重组资金;金融资本有力无心,无心在于不是不想进入,而是不敢轻易进入,这里既有对光伏产业的认知问题,又有产业标准体系不完善、保证体系不具备的多元风险与收益不成比例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结合,发挥各自优势无疑是进入光伏产业整合市场的有效方式。
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结合构成了近代经济发展的全过程,是市场成熟的集中表现。它对不同时期不同产业发展的贡献无需一一列举,全球光伏的领军企业——Firstsolar与沃尔玛家族资本的长期战略合作即是最好地说明。同样是面对产业整合,同样是薄膜光伏企业,有着奥巴马批准的5亿美金政府支持的Solyndra在2011年整合的一开始就破产了,而有着与金融资本15年合作的Firstsolar在整合中久经波折而不倒,并在2013年再次成为全球最赚钱的光伏企业。同时,沃尔玛家族资本的1.76亿美元早期投入,已经变现了价值22亿美元的股票,并且仍然持有价值14亿美元的股票。对此,专家的结论是“其研究价值在于,它把令人吃惊的技术乐观主义与愿意和公司同甘共苦的耐心的资本嫁接在了一起。”
保利协鑫与“中民投”二者的结合是一个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的典范。保利协鑫是中国最具竞争力光伏企业的代表,它拥有着规模和技术两种成本竞争优势。携500亿注册资本横空出世的“中民投”,既有民生银行的资本运作经验又有成功民营企业家的丰富投资经验,二者此时的结合,无疑既是天作之合,也是上应天时下符地利之合,其结果值得期待。
搅动一潭死水的最好办法就是扔进石头,对于光伏产业重组这潭死水,去年顺风光电扔进了30多个亿,通威扔进了8.7亿,今年希望保利协鑫与“中民投”再扔进几十亿。而年初才完成的顺风光电对无锡尚德的重组,已在顺风光电今年3GW电站的建设中发挥出不可或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