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利集团2018年营业总收入为168.38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3.27%。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利集团不但在光伏制造领域受到了“531”政策的影响,而且还在光伏扶贫领域受到了限制。在新的2019年,光伏产业有望走出低迷,迎来新的发展。依托此前的积累,中利集团的光伏业务或将获得较好的发展机遇。
近日,中利集团发布了2018年度业绩快报,根据公告,中利集团2018年营业总收入为168.38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3.2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88.75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89.89%;基本每股收益为0.04元,上年同期0.48元。
资料显示,中利集团主营业务为光电缆、光伏制造与电站建设、军工电子等。按照中利集团的规划与布局,2018年本不该出现如此大的下滑才是,那此次中利集团的业绩下滑原因何在?
受双重政策打击
针对业绩出现大幅下滑,中利集团在公告中表示:由于受光伏政策的影响,一定程度的制约了公司光伏电站的开发、建设规模与确认销售的进度,从而影响了整体销售收入、净利润的增长。
也就是说,之所以出现净利下滑,主要还是因为“531”政策发布之后引发的行业震荡。根据2017年财报,光伏业务的营业收入占到中利集团总营收的57%,因此光伏业务是中利集团的核心业务。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利集团才会受到直接影响。
但是事实上“531”政策并不是导致中利集团业绩下滑的唯一因素,因为很早之前中利集团就开始了“光伏制造+光伏扶贫开发”的双重布局模式。所以即使是受到光伏产品价格下降的影响,中利集团也可以通过光伏扶贫领域的布局产生利润,因为光伏扶贫项目并不受“531”政策影响。但令人尴尬的是,新出台的《光伏扶贫电站管理办法》规定“光伏扶贫电站不得负债建设,企业不得投资入股”,这极大的限制了光伏扶贫项目的发展。
也就是说,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利集团不但在光伏制造领域受到了“531”政策的影响,而且还在光伏扶贫领域受到了限制。
在核心业务接连受挫的情况下,中利集团的业绩支撑不住也是意料之中。而他们也没有坐以待毙,在光伏产业陷入低迷的时间里,中利集团还曾经试图转型锂电。
转型锂电计划流产
早在2018年初,中利集团便披露了自己的转型计划。2018年3月,中利集团发布了《关于筹划重大事项的停牌公告》,根据公告,中利集团与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西藏浩泽商贸有限公司签署了《股权收购意向协议书》。公司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向包括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西藏浩泽商贸有限公司等交易对方收购所持有的标的公司股权。预计交易作价或达到100亿元。
简而言之,即中利集团拟作价100亿元收购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克动力”)、西藏浩泽商贸有限公司。
资料显示,西藏浩泽商贸有限公司为比克动力的股东。而比克动力是一家深耕动力电池领域多年的企业,在行业积淀深厚,形成和积累了动力电池领域的技术储备,尤其在三元材料锂电池领域具有显著优势。
中利集团认为,收购比克动力股权,有利于公司扩大对比克动力的影响力,深入布局新能源动力电池行业,最终实现公司长期布局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战略。
100亿元转型动力电池领域,中利集团的这一布局不可谓不精妙。相对于光伏行业,锂电行业正值快速发展时期,而且其市场成熟度及稳定性也相比光伏市场要好。因此有不少光伏企业争相转型锂电行业。如果转型成功,那中利集团有望成为涉足光伏、锂电两大领域的新能源产业大鳄。
然而事与愿违,这个酝酿了一年之久的重大资产重组最终流产。2019年1月10日,中利集团发布“终止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的公告”。在公告中,中利集团表示:鉴于本次筹划重大资产重组期间,面对二级市场大幅波动、去杠杆等宏观经济环境因素,结合标的公司实际情况、公司未来发展规划,对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产生较大不确定性。为切实维护公司及全体股东的利益,经认真听取有关各方意见,现公司经过审慎研究,决定终止筹划此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关于中利集团放弃此次资产重组,有知情人士透露,主要是因为随着锂电池补贴政策的退坡,比克动力的估值走低,最终导致中利集团决定退出。
放弃收购比克动力之后,中利集团表示将打算持续在特种线缆、高分子新材料、光通讯、光伏等领域以高质量发展做强做大,重点扩大军工电子产品,重点扩大光电缆、光伏产业链、包括储能产品的海外业务及海外项目。
小结
过去的2018年对于中利集团来说并不好过,不但在光伏领域接连受挫,而且转型计划也最终流产。
但无论如何,大体量的中利集团仍然有极强的实力,在新的2019年,光伏产业有望走出低迷,迎来新的发展。依托此前的积累,中利集团的光伏业务或将获得较好的发展机遇。另外,中利集团的其他业务也不容小觑,或许会在2019年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原标题:双重政策打击+转型失败 这家企业净利大幅下跌